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国家规划如何有效保护社会?
发布时间: 2019-01-10    作者:梁玉柱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2018-07-15
  字体:(     ) 关闭窗口

——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的研究

  摘要:国家规划是国家权力对公共事务安排的体现,是国家提供社会保护的一种方式,与法律型治理、指令型治理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展就深受国家计划(规划)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规划(计划)更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改革开放40 年来,受国家规划发挥国家权力主导作用影响,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经历了“六五”至“七五”计划的探索期、“八五”至“十五”计划的制度形成期、“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的深化改革期。这种权力主导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历程,展现出国家规划在社会保护上的特点:规划体现国家意志的变迁,面临着发展重心的选择和变化,尤其是在后发国家追赶的背景下,身份机制能够主导权利机制演进;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决定了社会保险发展的财政基础,国家规划在社会保护中既需要保护社会免受市场机制的全面侵扰,也需要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以此增强国家财政能力和居民自我保障能力;中央与地方关系影响国家意志的实现,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既要依赖科层制内部的高效协调,通过“放权”、“让利”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要通过约束、考核等保证政策的执行。国家规划保护社会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一系列相契合的制度安排。

  全文见附件

  1. 国家规划如何有效保护社会_基于改_省略_40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的研究_梁玉柱.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