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40年回顾
发布时间: 2018-11-14    作者:杨思斌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改革、重构和建设,社会保障法治化程度明显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978—1992年改革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的设计目标主要是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配套,为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职工服务以及缓解农村贫困现象;1993—2003年社会保障重构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而展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制度建设的主导理念,工作重心在于建立我国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4—2010年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被庄严地载入宪法,奠定了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基石,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的推广和普及,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着力于追求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体化;“十二五”以来全面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重大进步就是专项的社会保障法律得以制定并实施,相关社会保障法律和制度得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进入依法推进的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趋于法治化,我国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形成,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慈善事业开始进入法治化轨道。

  全文见附件

  1. 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四十年_回顾_评估与前瞻_杨思斌.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