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怎样发现和挑选秘书?
发布时间: 2010-12-21    作者:褚双林 薛锋    来源:中国人大新闻网 2010-1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因而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由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

  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胡乔木的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发现“乔木是个人才”,所以点名要调胡乔木当秘书。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读了大量理论著作和文献。

  由于胡乔木的埋头苦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使他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 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也是他写的,写得不错。”由于胡乔木出色的文字能力,他逐渐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大手笔”。

  陈伯达之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的秘书,是因为陈在延安的一次座谈会上较为有特色的发言。当时,会上对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争论,陈伯达的发言阐述了孙中山的思想。陈伯达刚发言完毕,毛泽东就站了起来,高兴地说道:“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

  散会后,毛泽东就把陈伯达留了下来。晚上,毛泽东请美国客人吃饭时,又邀请了陈伯达。席间,毛泽东与陈伯达关于古代哲学的谈论,使他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这一天,成了陈伯达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毛泽东手下的“一支笔”。

  田家英最初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是因1942 年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看后,颇为赞赏。虽然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但毛泽东从中看出了作者较深的中文功底和敏锐的思想。此后不久,毛泽东就把田家英调来当毛岸英的语文、历史老师,后又经过几次特殊的“面试”,毛泽东才正式选调田家英为自己的秘书。

  毛泽东喜欢吟诗赋辞、泼墨挥毫、博览群书,也希望身边人员能经常与他交流心得。秘书受他的熏陶,也都培养出广泛的兴趣爱好。20 世纪60 年代,胡乔木因病疗养而离开毛泽东身边多年,在休养期间,他开始学写古诗词,并将习作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因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故而忙中偷闲,对胡乔木每次送来的诗词“终日把玩推敲,帮他逐句修改”,如此书信来往不断。正如胡乔木所说的那样:“《词十六首》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这件事,还引起江青的不悦,“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

  陈伯达与毛泽东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于两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兴趣。陈伯达曾讲授过先秦诸子课,擅长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而这正是毛泽东当时思索的热点。20 世纪30 年代,陈伯达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曾一口气写下《墨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等哲学文章,并引起毛泽东的很大兴趣。他对陈伯达说:“《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借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探讨,借助于呈送文章向毛泽东请教,陈伯达与毛泽东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田家英比毛泽东小29 岁,如同子辈,但由于田家英喜欢文史,跟毛泽东一拍即合。毛泽东一读了好书,便向田家英推荐,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之间填平了年龄的沟壑。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田家英还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陆续买了上千幅清朝字画。闲暇时,评论古人书法,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话题。毛泽东爱诗,田家英也爱诗,田经常为毛泽东查对古诗,并相继编辑出版《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等,在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已经逝世多年了,他的那几位秘书也早已作古,毛泽东发现和挑选秘书的故事也成为让人难忘的历史故事。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