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五谈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发布时间: 2010-09-03    作者:崔建飞    来源:国史网 2010-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毛泽东评王蒙的《组织部里新来的年青人》,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史、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在有的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事实”。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故事所展现的历史过程,体现出一个由“第一领袖”带头支持社会基础的“小人物”,进而“反官僚”、“抗权威”的宏观政治理念。解读这段历史,目前正处于“正在进行时” 的状态之中。如何判断历史,看来将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过程。

    毛泽东一生爱读、爱谈文学,他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水准也很高。但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毛泽东鲜少谈到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小说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除了对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大加谈论之外,我们还没发现毛泽东在重要会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开评说其它任何一篇当代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有,如姚雪垠的《李自成》,还谈过他的散文《惠泉吃茶记》[1];散文诗歌有,如流沙河的《草木篇》[2];但也不及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谈得那样多。毛泽东谈中国文学,给人大致的印象是:古典小说中,他谈得比较多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其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现代小说中,他谈得比较多的是鲁迅,谈到过《阿Q正传》等,谈他的杂文、旧体诗更多一些,当然还有全面的评价[3];而当代小说中,毛泽东谈得比较多的,则是王蒙和他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了。谈曹雪芹,是在作家盖棺之后。鲁迅的情形也差不多。而毛泽东谈王蒙的时候,王蒙才22岁,发表作品尚不到8万字,是毛泽东时代一个副处级基层团干部,一位刚露尖尖角的青年作家。而如今,王蒙已盛名遐迩,年逾古稀,发表作品1000余万字了。

  毛泽东对王蒙和他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不是一般地谈,而是大加评说,这么说的根据有五:一是谈的次数比较多,据笔者目前掌握的材料,他先后谈了至少5次。二是谈的非常密集,这5次谈论的时间,集中在19572月至19574月的两个月时间内。三是谈得语气很重,颇动感情,有一次还对小说的修改者、《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大为震怒"。四,不是就事论事、就文艺作品谈文艺作品,而是把它与重大政治举措和重大文艺方针结合起来谈。五是谈论的场合有的非常重要,甚为郑重,譬如2月份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譬如3月份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都因其重要性而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史册。[4]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毛泽东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这情有独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一现象发生在王蒙身上?让我们试着搞清它。

一、关于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毛泽东在谈王蒙的小说之前,并不知道王蒙为何许人。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说:“我跟王蒙又不是儿女亲家,我为什么要保护他?”毛泽东在主席台上问:“(王蒙)是共青团员吗?”有人答:“是党员。”其时王蒙刚刚登上文坛,知道他生平情况的人还不太多。

  王蒙193410月生于北平,1948年即14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人民文学》19569月号上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时候,王蒙年仅22岁,时任共青团北京市东四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并不是王蒙的处女作,他的第一部小说是个长篇,名《青春万岁》,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发表的这个9月的最后一天,《北京日报》以《金色的日子》为题,选载了《青春万岁》的片段[5]。《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也不是王蒙第一篇短篇小说,他发表的首篇比较有分量的短篇小说,名叫《小豆儿》,载《人民文学》1955年第11月号。《小豆儿》的成绩也不错,当时中国作协为了展示第二次文代会后的文学创作成就,选编了一套丛书,《小豆儿》分别被短篇小说集和儿童文学集的初选者同时看中,经两主编林默涵和严文井商量,最后被选入儿童文学集。严文井在这个集子的序言中,提到“一批值得注意、值得欢迎的新名字”,其中就有王蒙[6]。王蒙在悉心修改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时候,为了调节一下脑筋,于195657月写成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篇小说的原名叫“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人民文学》发表时,副主编秦兆阳把它改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个名字。当它被收入这年的《短篇小说选》时,王蒙为小说恢复了原名并删去了一个“一”字,定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并使用至今。但毛泽东当时读到的,题目应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林震是一个22岁的单纯、热情、有理想、有干劲的年轻人。由于表现好,从小学校调进了区委组织部。当他在一个“天空中纷洒着的似雨似雪”的残冬前来报到的时候,对党的区委领导机关充满了敬意和“神圣的憧憬”。但是,区委组织部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伟大、纯洁和美好。主持组织部工作的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领导干部,但他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衰退了,成了一个冷漠的“老油条”。他有一句口头禅:“就那么回事”。林震的顶头上司是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韩常新外表讲究风度,“给人一种了不起的印象”,他对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兴趣不大,却能说会道,特别有一套按照上级胃口写圆滑虚夸文字材料的本事。林震和韩常新、刘世吾很快产生冲突,冲突主要发生在解决通华麻袋厂官僚主义问题上。厂长王清泉是一个问题严重的官僚主义者,上班时间下棋,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跋扈,对党支部和群众的意见不予理睬。林震认为应该立即解决,并参与支持了麻袋厂工人反对王清泉的行动。韩常新、刘世吾完全了解麻袋厂的严重情况,但韩常新关心的不是抓紧教育纠正王清泉,他的兴奋点完全落在写一份漂亮中看的党建简报上,以娴熟的手笔和很高的效率,写出了一份关于麻袋厂党建工作取得成绩的文章。刘世吾则认为解决问题的时机不成熟,便采取“拖”的办法。直到两个月后党报发表麻袋厂的人民来信,揭露了问题,这时刘世吾才认为时机成熟了,雷厉风行地解决了王清泉的问题。组织部里只有一位“苍白而美丽”的女性赵慧文,与林震心曲相通,但比林震柔弱些。他俩交换对组织部缺点的看法,互相鼓励,还一起听音乐、煮荸荠、欣赏油画和春夜清雅的槐花香气。林震不能容忍党的领导机关有缺点,便在区委常委会上,尖锐批评组织部的问题,与韩常新、刘世吾发生争论。小说最后,已是初夏,林震勇敢地敲响了区委书记周润祥的大门,期望通过更高的上级来纠正组织部的缺点……

从小说的情节看,王蒙写的是一个初出茅庐、显得稚嫩的年轻人,刚走进新的单位,在工作上和情感上遇到的一些挫折,并同工作上的挫折抗争的故事。王蒙的同情心显然站在林震一边,但王蒙批评的锋芒,并不仅仅对着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最严重的地方是通华麻袋厂,代表人物是厂长王清泉。而王蒙的笔墨,重点是放在对组织部的描写上的。王蒙坚持使用原名“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的用心,显然意在写组织部的工作状态,而非重在写一个青年人,更非重在塑造一个反麻袋厂官僚主义的青年人形象。组织部的缺点不是“官僚主义”一个词所能简单概括的。这里干部责任心的衰退,事业心的淡漠,表面上是主观上的工作作风、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深层次则与客观的政治体制上的、历史文化传统上的、人性中的问题有关。正如“苍白而美丽”的赵慧文说的:“他们的缺点散布在咱们工作的成绩里边,就像灰尘散布在美好的空气中,你嗅得出来,但抓不住,这正是难办的地方。”刘世吾的缺点是复杂的,比如说他的“时机成熟论”,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是没有一点合理性,处理事情确实有一个量变观察、时机成熟的问题,所以“这正是难办的地方”。而林震的优点也是复杂的,比如他的单纯,他认为党的领导机关不能有缺点,他面对复杂麻烦的工作和生活,抱一种理想化的、单纯透明的美好愿望来挑剔一切,指责一切,这难道又是切合实际的吗?怀着纯洁的对于天堂的向往去做事,结果却向地狱的方向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历的还少吗?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