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
发布时间: 2010-06-09    作者:何理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0-06-03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7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在考量国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从中间地带到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固然反映了战后30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也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

中苏关系的破裂,使牢不可破的战略同盟演变成了威胁国家安全的敌人;中国与其他大多数原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恶化,以往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关系,被赤裸裸的军事对抗和霸权主义取代了。中国的主要敌人从一个变成两个,即苏联和美国。中国不得不实行南反美帝,北抗苏修的策略,陷入了在两条战线作战和用“两个拳头打人”的被动境地。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越南和印度支那各国反对美国的侵略战争以及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渗透,同时在全国进行战备动员,准备抵抗苏联从北方的入侵。

这种外交战略并不符合毛泽东一贯的战略思想,如集中主要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主要敌人;不要四面出击,不能两个拳头打人等等。而且新的国际战略态势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外交格局和战略思维模式,在国际问题上,中国必须跳出以往关于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等等理论观念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以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为第一要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上寻找更多的同盟者,实现根本的政策调整和战略转移。

由于中苏分裂和彼此的兵戎相见,社会主义阵营实际已不复存在,原有的国际主义已经失去了现实的依存的基础。而且,中苏关系破裂后,毛泽东从长远的战略考虑,不无担心的是苏美联合整中国,因此从一开始就对于赫鲁晓夫鼓吹的国际“缓和”,“苏美合作”保持着高度的警惕。l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后,毛泽东号召全国军民“准备打仗”,进入全民战备,从军事上准备应对苏联的战争突袭,并寻求组成新的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在1969年中共九大前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指示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由陈毅牵头研究国际问题,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在分析当时国际形势的前提下,四位老帅认为,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苏美矛盾大于中苏矛盾;针对中国的战争目前还不会轻易发生;在目前苏美两国都急于打“中国牌”的情况下,中国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应当肯定,这是中国比较早关于中、美、苏矛盾关系的战略思考。l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垮台及其政治上的被清算,“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势头有所遏制。毛泽东明确批评和纠正在外交活动中的强加于人、以我为中心等错误做法。在周恩来的具体领导下,中国外交工作有了某些转变。

美国长期陷入越南战争,使其在战略上处于极大的被动。1968年尼克松上台后企图转变这种局面,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与苏联进行战略武器谈判。美国出于多种战略考量,对苏联企图以“核打击”手段摧毁中国核设施表示了不同态度,并多次以不同方式表达希望改变中美关系现状的意向。

19697月,尼克松在关岛提出美国收缩战线及“新亚洲政策”,即所谓“尼克松主义”。同时美国宣布逐步放宽在对华贸易及旅行等方面的限制。8月,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向中国表达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表示美国不赞成苏联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不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9月,美国撤出在越南的军队4万人。10月,美国通知中国将停止派驱逐舰到台湾海峡巡逻。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采取比较“现实主义”的态度,逐步承认中国的强大及其不容忽视的国际战略地位。197010月,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以美国总统身分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并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向中国表达了访华愿望。

19714月,美国宣布结束已实施20年的禁止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的法令。7月,尼克松提出美、苏、中、西欧、日“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看法。改善中美关系,把中国“纳入”国际社会,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他宣布要利用各种相互斗争的力量的对立,使他们彼此制约,以维持全球均势,并从中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70年代以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国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外交政策,对美国采取了灵活的策略。196912月,毛泽东对埃德加•斯诺表示,欢迎尼克松到中国来。1971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到中国访问。

197110月,联合国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接着又有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l9722月,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9月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外交环境,也带来了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中美苏三角战略关系开始形成,中国取得了进一步的外交主动权。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揭露苏联在军事上推行进攻性的全球霸权战略,在政治上制造缓和假象,欺骗国际舆论,同时中国反对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和侵略政策。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包括地区霸权主义。特别是70年代后,苏联利用美国的战略收缩,进一步加紧扩张的步伐,积极向亚非拉等地区突进,与美国进行激烈的霸权争夺。苏联一面与西方在限制进攻性武器、欧洲安全合作等问题上达成某些缓和协定,同时加紧军备竞赛,加强与美国在欧洲和第三世界的争夺,向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区扩张。苏联的全球扩张成为世界地区动荡和冲突的重要根源,是世界和平及中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威胁。

中国反对美苏联合主宰世界,划分势力范围,对美苏“合作”保持高度警惕。在中美苏关系中,中国不做美苏交易的“砝码”,反对任何一方“打中国牌”。l9725月,尼克松访苏,企图完成第二阶段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也反映了美国以中美关系增加自己的谈判地位以及对华关系服从对苏关系的意图。毛泽东认为,美国急于与中国改善关系,目的在于“打中国牌”,增加与苏联讨价还价的砝码。毛泽东曾多次警告美方,不要踏在中国的肩膀上向苏联跳。19736月勃列日涅夫访美,美苏签署了《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等文件,企图制定新的核军备竞赛规则,增强苏美的核垄断地位,美苏各国借机进一步大造“裁军”、“缓和”舆论。此事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毛泽东多次指出美苏缓和是表面,实质是更激烈的争夺。中国抨击美苏两霸勾结主宰世界的企图,并向美方表示,对美苏签订的核协定持怀疑和批评态度。

为此,毛泽东提出新的国际战略理论。19742月,毛泽东在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问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构成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基础,是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的重要发展。

第一,毛泽东认为,经过长期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力量出现了新的组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想称霸世界,控制亚非拉和其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斗争,争夺势力范围,威胁所有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是世界霸权主义和新的世界战争的根源。

第二,在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阵营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第二世界是一般发达国家,它们一方面通过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剥削第三世界国家,一方面又与美苏超级大国有矛盾,要求摆脱超级大国控制,维护国家独立主权。相对于中问地带的概念,第二世界范围基本上指原来的两个中问地带中的第二中问地带,是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中间势力,其确定性更明显。

第三,第三世界是亚非拉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原属第一中间地带。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历史上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后备军。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而今成为世界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这正反映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巨大变革。

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主旨,在于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联合第二世界国家,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鉴于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在战略上的保守地位和苏联的战略上取进攻态势,苏联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各国人民最危险的敌人。同时毛泽东断定,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双方既有斗争,又有勾结,而争夺和斗争是主要的。因此,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一个极为重要策略原则是,利用美苏矛盾,侧重反对苏联的扩张。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标志着中国国际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1)中国突破了“两大阵营”单一模式,实行联合“一大片”的方针,大力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积极改善与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2)与美国、日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由“两个拳头打人”转变为“联美抗苏”。l973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中美两国‘只要目标相同’可以“搞一条横线”,即建立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线”战略,并团结这条线周围的“一大片”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展。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明确向美方提出“一条线”和“一大片”的联合反霸战略”。毛泽东把两只手握在一起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他把两只手握在一起。——引者注)handinhand”。毛泽东表示,“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一个王八蛋”。(3)警惕苏联的野心和扩张。毛泽东告诉美国和欧洲各国领导人,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苏联的政策是“声东击西”。要美国“当心!北极熊要整你美国!一整太平洋的舰队,第七舰队,二整欧洲,三整中东”。对于苏联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毛泽东多次告诫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同时,要警惕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防止“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1974410,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大会上发言,向世界各国公布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个发言是根据毛泽东的历次指示写的,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和毛泽东审阅批准。邓小平在发言中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邓小平郑重声明:“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国际斗争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这个理论遂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基准。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进展。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外交环境。中国彻底打破了从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势的带动下,中国与许多国家改善或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70年至l980年,中国同56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同欧洲及第二世界的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1. 毛泽东领导军队正风反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 毛泽东与“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
    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溯源
    4. 毛泽东核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5. 毛泽东与大比武运动的中止
    6. 毛泽东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
    7. 薛庆超: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是关键
    8. 毛泽东的胜战之道
    9. 毛泽东三次点将“海空雄鹰团”
    10. 从工业化到现代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演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