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历史性实践
发布时间: 2010-05-17    作者:翟爱玲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0-05-17
  字体:(     ) 关闭窗口

   恢宏的上山下乡运动在经历了近30年的风风雨雨后同毛主席他老人家一起走进了历史,然而它留给人们的震荡与思考至今没有停止。近年来,见诸各期刊的许多文章从不同层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知青运动进行了反思,充分证明了这场运动对人们灵魂所造成的深刻冲击及难以磨灭的历史烙印。本文重点从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角度来解析此次运动的成因、过程与结果,以期引发更深人的讨论。

一、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征与属性

谈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造,首先要认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征与属性。它对于我们了解、认识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及其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在充满政治与道德气息的儒家文化主导下,以经学为主要内容,以“学而优则仕”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了一代代富于“志道”精神,追求经世致用的“知识精英”。从孟子的“殉道”“殉身”至清初顾炎武的“明道”“救世”,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然而,这种传统的旧式教育使他们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沿袭了许多腐朽陋习。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播,“救世”的途径不断出新,但传统的“劣印”却未去陈。所以,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一个集先觉性与保守性、革命性与摇摆性于一身的相当复杂与特殊的群体。在他们身上,聚集了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糟粕:革新与维旧并存、大公与自私共生、高雅与庸俗同在、渊博与无知伴行。一方面,他们胆小怕事、追名逐利、轻视工农、附庸权贵,另一方面,他们又淡泊名利、胸怀寰宇、追求真理、大公无私,表现出明显的复合型特征。作为近现代知识分子杰出代表的毛泽东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历史特征自然十分了解,同时对造成这种状况的旧教育制度深恶痛绝。他曾在许多场合公开批评这种旧式教育并在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倡导教育改革。

毛泽东历来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阶级,其属性依其阶级立场依所属阶级决定。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的,是革命的重要力量,而属于大地主、官僚、买办阶级的只是极少数,是革命的敌人。这种思想在他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曾明确地阐述,后来又多次重申。他深知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先锋、桥梁作用,反复告诫全党:“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他又指出,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所以,他们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需要长期不懈的改造,才能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成为能够肩负无产阶级革命重任的一代新人。他说:“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知识分子不跟工人、农民结合,就不会有巨大的力量,是干不成大事业的;同样,在革命队伍里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也是干不成大事业的。”

直至新中国建立以后,他还多次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这跟资产阶级要造就它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一样。一个阶级的政权,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那是不行的。美国没有那样一些知识分子,它资产阶级专政怎么能行?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一定要造就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包括从旧社会来的经过改造真正站稳工人阶级立场的一切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改造中国知识分子同改造中国社会一样,是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