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关于为社会主义建立物质基础的观点
发布时间: 2010-03-11    作者:张启华    来源:《总结历史 开辟未来》 2010-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基本上是一样的,即都是要求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克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们相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理想社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建立在美好理想、平等观念和永恒理性的基础上。而科学社会主义者与此完全相反,是从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根据。在科学社会主义者看来,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不相容;这一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将是与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社会由此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所以,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得以诞生、确立的前提和赖以巩固的物质基础。一切离开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离开对社会化生产力本性考察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一贯坚持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解放生产力;取得革命胜利后,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新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在要求它诞生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这表明,毛泽东所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空想社会主义。

  一

  在毛泽东看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富强的新中国创造先决条件。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他就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和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他在1944年致秦邦宪的信中说:“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在1945年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他又宣布:“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毛泽东看来,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围绕它的,服从于它的,而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则应“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

  毛泽东提出这样的思想,是同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相联系的。

  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争得国家的独立统一,实现工业化,强国富民。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辛亥革命这样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提出了在革命斗争中必须掌握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一系列战略路线和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毛泽东并不认为革命是唯一的和终极的任务。他深切地理解近百年来中国进步的人们要求实现工业化的时代主题,因而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多次提出,中国必须发展经济,否则就要被人欺负,人民不会拥护我们,人民的政权也不能巩固。1944年5月22日,他在《在中央办公厅招待职工代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在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又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他甚至认为经济不发展,革命就不能算胜利,如果经济永远不发展,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他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

  由此他得出结论说:“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城市中其他的工作,例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工会的工作,其他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肃反工作,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1949年6月1日,毛泽东在致张澜的信中说:“革命战争迅速发展,残敌就歼为期不远。今后工作重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他在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在修改这年7月1日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中他又写道:“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

  由此可见,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发展经济,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不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为实现这个纲领的一系列路线、战略和策略,而且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这就最终扫除了横挡在中国通往现代化、强国富民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使中国迈出了向现代化进军的第一步。

    1. 毛泽东领导军队正风反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 毛泽东与“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
    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溯源
    4. 毛泽东核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5. 毛泽东与大比武运动的中止
    6. 毛泽东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
    7. 薛庆超: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是关键
    8. 毛泽东的胜战之道
    9. 毛泽东三次点将“海空雄鹰团”
    10. 从工业化到现代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演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