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文化观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3-05    作者:梁柱    来源:《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2010-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新文化的建设。他从新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指明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绝不能无原则地兼收并蓄,更不能厚古非今,崇洋媚外。必须抵制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必须批判文化上的复古主义倾向和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等等。只要列举毛泽东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思想,其现实意义就会跃然而出。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固然是十分复杂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如何对待"古今中外"的关系问题。五四以来有关新旧文化的长期争论,实质上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着全盘保存国粹和全盘西化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他们之间的激烈论争往往反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政治立场。这两种极端的主张,都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中国实际的需要,是不能推进文化进步的。应该说上述毛泽东有关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对这个长期争论问题的总结正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 正确认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19401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改名《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标志着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成熟。在文中,毛泽东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并运用它深刻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指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在这里,毛泽东深刻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说"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咱这就明确地将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并科学地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以及社会结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唯物史观强调: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毛泽东的上述观点,正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同时他又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也认定有一定的反映与被反映、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这就在承认经济基础最终决定和制约着政治和文化的前提下,又要承认一定时期的政治对文化也有某种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作为一定政治和经济反映的文化,是受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和决定,而一定的文化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在文化和经济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而这种中介作用是有着某种决定性的意义。这是毛泽东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文化现象、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的思想理论武器。

  基于上述观点毛泽东指明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他指出中华民族的旧文化乃是旧政治和旧经济的反映。中国传统的经济是封建经济,政治是封建政治,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必然是封建文化。而近代中国社会已逐步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这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反映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民主革命的对象,不仅是这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经济,而且包括与之相应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在近代中国,新旧文化斗争同新旧政治斗争、新旧经济斗争一样,从1840年鸦片战争时就开始了,但五四前后文化斗争的性质是不同的。五四以前,它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范畴,由资产阶级领导,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文化。在当时,资产阶级的新学、西学思想对冲击封建文化起过革命作用,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种新思想上阵打了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所打败,所谓新学很快就僵旗息鼓了。五四以后则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时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它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支文化生力军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产生了鲁迅这样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种新文化的发展,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选择的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即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这种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压迫和文化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尊严;它既带有民族的特色,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良文化。这种文化又是科学的,它坚决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唯心主义,主张实事求是,主张理论和实际的一致。这种新文化还是大众的,它为广大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把文化的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毫无疑义,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尔后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毛泽东的上述观点还告诉我们,在新文化建设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化同政治的紧密关系,深刻说明文化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曾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基于这种认识,他把文化队伍比作"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正因为这样,如何保证文化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不仅是在一般意义上说文化对政治具有重大影响作用,而且也是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应该说,文化的内涵是复杂的、多维的,在古今中外文化中,有的是属于知识和技能的部分,这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结晶,通常是没有阶级性或阶级性不很强烈的部分。它往往是后人取得新知识、新成果的基础,其继承性是十分明显的。而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如哲学、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学艺术的观点,以及社会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等等,这类文化一般是有阶级性的,有的则有很强烈的阶级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这部分文化要采取慎重的、科学的态度,加以区别对待。不然,旧的意识形态势必会影响新文化建设的方向,并对政治产生逆向影响作用。我们要看到,意识形态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利用它作为文化渗透的工具,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新文化建设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成效的重要保证。这里需要指出,社会主义内容的文化是迄今人类文化史上最进步的文化,是同人类历史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只要我们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进步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是指日可待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