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
发布时间: 2010-07-29    作者:张开善    来源:国史网 2009-1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

  19641016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在塔上爆炸试验,获得完全成功,经实际测定,爆炸威力为2万吨TNT炸药的当量。

  19661228,中国第一颗氢弹的原理装置在塔上爆炸试验成功,爆炸威力为l22万吨TNT炸药的当量。试验结果表明,氢弹的设计方案切实可行,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爆炸氢弹的技术。

  1967617上午,中国第一颗氢弹用轰-轰炸机空投爆炸试验成功,爆炸威力约300万吨TNT炸药的当量。氢弹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研制试验的重要里程碑。

  从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到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中国用了两年八个月时间,速度之快大大超过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核大国。身为理论部主任的邓稼先,看到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闪光,一次比一次更巨大无比的蘑菇云,他的感受,他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曾经有人问过邓稼先当时的感受,邓稼先说:日本侵略者铁蹄踏上祖国大地时,我还幼小,但是看到国家遭受到的欺侮,老百姓遭到的灾难,我心中痛苦之极。面对中华民族的灾难,我始终记住我的老父亲邓以蛰对我说的话:“你年纪还小,要发奋努力读书,将来报效国家,你不要走我学文的路,你要学科学,中国强盛起来要靠科学,要记住发奋,救国,将来为此献身,要让中国在当今世界受到尊敬……”

  逆境中对核事业痴心不改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冲击着各个领域,核事业单位也未能幸免,理论部的研究室里、走廊上都是大标语、大字报,科学家被点名批判、被点名勒令检查,几乎都被扣上了“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大帽子。邓稼先的日子也不好过,而且越来越不好过。理论部随意祥和的气氛一夜之间荡然无存,科研人员之间分起了派,打起了派仗,科研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

  厄运也降临到邓稼先的家庭。他的夫人许鹿希是北京医学院的教授,不知因何被打成彭真、刘仁“黑市委”的“黑帮分子”,贴大字报的浆糊弄了她一身,使她精神几乎崩溃。有时邓稼先不见妻子回家,就到北京医学院寻找。当他看到妻子被批斗后的惨景,心都快碎了。

  邓稼先甚为敬重的二姐,因忍受不了造反派无休止的折磨,选择了自杀。消息传来,邓稼先的精神几乎崩溃,他欲哭无泪。

  对邓稼先的打击并没有到此为止,他的三姐又被无缘无故打成特务分子,天天接受审查、批斗。

  在一连串打击之下,邓稼先没有倒下,没有消沉,仍然是早晨一大早按时关上自己家的门,走进理论部办公室的门,稳定情绪,控制自己,振奋精神,埋下头来,又展开了他也一天的理论计算攻关工作。

  挚友相聚,保守核机密

  邓稼先和杨振宁可以说是一辈子的挚友。邓稼先与杨振宁是安徽老乡,父辈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两家又都住在清华园西院内,仅一墙之隔,他们从小就相识并互相接近,上中学时两人同在北京西单绒线胡同内的崇德中学上学,上大学时两人又先后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物理专业。1945年,杨振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邓稼先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研究生。l949年,杨振宁为了迎接邓稼先到芝加哥度暑假,与弟弟杨振平特别租了一问大房子,三人同吃、同住、同聊、同乐,好不开心。

  杨振宁一直想回国探亲,但因当时国内比较乱而未能成行。l971年,杨振宁到法国巴黎,向中国驻法大使馆申请签证,并得到批准。到上海后,杨振宁向接待人员提出首要见的人是邓稼先。正因杨振宁的这一要求,才使正在西北某地参加“学习班”的邓稼先得以回京。

  接下来的事会令今天的人们啼笑皆非。组织上紧急派来工人师傅,对邓稼先的家中进行装修,打磨衣柜,装上镜子,在破旧的地板上打蜡,从办公室抬来大小沙发,对整个家进行了一番“更新”,装修、布置完成后又送来了西瓜、汽水、巧克力。

  杨振宁是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美国就一直关注中国的原子弹。杨振宁一走进挚友家的门,环视四周后,直奔书架,当他看到书架上的书,特别是看到书架上连一本物理学的书都没有,心里好像明白了什么。

  杨振宁问:“这是你的家吗?

  “是夫人医学院的宿舍……”

  “你在哪个单位上班?

  “在外地。”

  “你的通信地址?

  “让我夫人转吧。”

  杨振宁离京时,邓稼先到机场送行,离别之际杨振宁实在憋不住了问道:“稼先,我在美国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曾由一个美国人参加帮助研制出来的,这是真的吗?

  邓稼先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作答,只是张着嘴,没有发出声音,情急之下说:“你先上飞机吧。”

  邓稼先将与杨振宁接触中的交谈情况如实上报,最后,周总理知道后,明确地告知:“让邓稼先如实地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全是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邓稼先写了一封信,密封好后交专人乘飞机带到上海,交给杨振宁。杨振宁看到信中那句“全是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后,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邓稼先最后的时刻

  1985728,邓稼先到北京参加会议,他突感肚子不舒服,去三。一医院检查。经住院检查确诊,他患上了直肠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医生预计他的生命只能延续一年。

  刚开始,邓稼先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以为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再重新走进核武器研究院大门,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对新一代的核武器再进行研制攻关。但是,从医务人员的表情上,从与他结婚32年相依为命的妻子抑郁的神情上,特别是警卫员对他寸步不离的表现上,预感到他所患病的严重性。

  1985年国庆节,邓稼先住院两个月了。刚动完手术不久,他再也按捺不住了,对警卫员说:“我们去看看北京城”。警卫员一听直摇头,连说不行,不行。在邓稼先一再坚持下,警卫员才勉强同意。二人瞒着医生、护士,从医院溜了出来。

  邓稼先当时没有专车,他们乘公共汽车进了城,去了王府井新华书店,又到了天安门广场。邓稼先凝望着国旗对警卫员说:“到建国l00周年,你就84岁了,那时我们国家肯定就富强了,你可要来看看我……”警卫员点着头,哽咽着要哭出来。

  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现场总指挥,又是多年主管国防科研的副总参谋长,他与邓稼先是老熟人,老朋友。当得知邓稼先的病情后,他到医院亲自组织协调治疗方案。邓稼先的3次手术,张爱萍每次都在手术室外守候。

  19865月,邓稼先再次做完手术,在身体极端虚弱的情况下,与来看望他的好友于敏进行长谈,一起起草了一份给党中央的报告,提出尖端武器发展要解决的若干紧迫问题,这是他最后一次向国家提出建议。

  同月,邓稼先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一次有了一辆专车,他被人扶着象征性地坐了一下,这是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坐专车。

  1986715,万里亲自到医院看望邓稼先。

  当日,国务院决定把“七五”期间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授予邓稼先。1986717举行授奖仪式,李鹏到医院亲自为邓稼先授奖。

  729下午1时,邓稼先走完了他62年的光辉人生旅途。

  198683下午,国家为邓稼先召开追悼会,国家领导人参加。张爱萍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为邓稼先致悼词,对邓稼先光辉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邓稼先同志长期忘我工作,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积劳成疾。他在病重时仍念念不忘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献计献策。邓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经常讲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他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人民、我国军队和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大损失。今天,我们悼念他,要化悲痛为力量。要学习他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身先士卒,勇担风险,舍生忘死,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学习他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甘当无名英雄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对工作精益求精,极端负责,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学习他治学严谨,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深入实际,团结群众的优良作风。我们要继承他未竞的事业,加倍努力,为了祖国的四化大业,为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继续拼搏,开拓前进!

  后来,张爱萍赋诗悼念这位为中国核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功勋泽人间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杨振宁称邓稼先是他永恒的骄傲

  198683,邓稼先追悼会那天,杨振宁正在台湾。当他得知邓稼先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可又没办法到北京参加追悼会。作为50年的朋友,半个世纪的情谊,他用了深情的语言,表述出挚友的人品和事业。他给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发了一封唁电,电文中写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没能参加上邓稼先的追悼会,杨振宁一直深感不安。1987930,杨振宁自丹麦写信给邓稼先的妻子:“我将于l020日抵北京,希望能去八宝山为稼先扫墓……”

  这项活动有关部门安排在1030下午2点半。扫墓仪式由国防科工委领导主持。

  在墓地,杨振宁再次向许鹿希重复这几句话:“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