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制度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 2022-07-08    作者:王东京    来源:管理世界 2022-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亟待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化需采用“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调整生产关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国家实现工业化初期阶段,迅速推进工业化需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事实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起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需调整产业结构,而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单一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则决定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

  全文见附件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成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_王东京.pdf
  1. 从理论与历史双重逻辑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构性变迁
  3. 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突破 “贫困陷阱”的原动力
  4. 重视和加强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
  5. 结合新的实践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6. 中国国有经济70年:历史、逻辑与经验
  7. 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8.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科学依据
  9.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10. 郑有贵: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两个论断不可分割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