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制度史
中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10    作者:贺立龙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09-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精准扶贫方略的施用,但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发挥。(1)制度取向是绝对贫困问题的综合施治与系统解决,是短期纾困与长效赋能、政策兜底与内生脱贫的统一,是普惠支持与精准施策的均衡。(2)制度建构逻辑是政府发挥战略先导作用与市场对发展脱贫渐进起决定作用的耦合互动。中央统领与对口支援、地方能动"三位一体"的举国扶贫体制,从扶贫到脱贫的主体化、内生化发力,从系统变革到微观干预的全方位帮扶,从瞄准到施策、赋能的一体化操作,推动绝对贫困问题的超常规破解。(3)制度效能体现在脱贫退出的高质量、长效性与内生动力上。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政治保证的精准扶贫行动扭转了形式主义扶贫趋向,相比其他国家取得了更全面、彻底的脱贫成效。贫困性质正发生新的变化,防疫常态化带来新挑战,消除剩余贫困,提升脱贫质量、管控返贫风险考验中国制度优势的持续性。全面小康时代应积极推动从物质基建、要素输入为主的超常规减贫,转为科技基建、制度供给为主的乡村振兴与相对贫困管控,实现贫困治理现代化。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_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_贺立龙.pdf
  1.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理论关系、战略转变与政策重点
  2. “三力”:反腐倡廉新效能
  3. 演进、规律、使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实践
  4. 中国健康扶贫的逻辑演进与新时代战略转型研究
  5.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评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