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运行史
如何看待我国1957—1966年的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3-11    作者:张启华    来源:《国史静思录》 2010-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正确与错误、成就与挫折交织在一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非常曲折与复杂的十年;加上当代人研究当代史难免受到各种局限,人们在对这段历史进行研究、评价时,持有相异的见解是很自然的。这里,笔者仅就这十年的经济发展作些探讨,希望能在与同行的相互切磋中,使认识更加符合实际。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从而是我们评价历史的基础。“文化大革命”前这十年的经济,是前进的发展的,还是停滞的倒退的?搞清楚这样一个事实问题,对于正确地研究和评价这十年是至关重要的。

  这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础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经济建设,是这十年的主旋律。所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这十年用标题概括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这十年当中,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受过严重的挫折,这主要是在1958—1960年期间急于求成的“左”倾指导思想错误造成的。但是,由于全国人民在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鼓舞下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其后又进行了五年卓有成效的调整,所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仍然堪称巨大。具体些说:

  第一,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设初具规模。这首先表现为工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工业产品产量的成倍增长。1958—1965年期间,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高达938亿元,建成的大中型企业项目531个,从而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用新的设备和技术装备起来。与此同时,还新建、扩建了大批重要的工矿企业。鞍钢、武钢、包钢、石(石景山)钢等陆续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也相继建成或开始开发。到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比1956年增长了3倍;钢、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等主要工业产量都有巨大增长。以石油为例,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已达647.7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71.5%,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到1965年,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至此实现了国内消费的原油以及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这对于保证我国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其次表现为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成长和新产品、新品种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子、石化、原子能、导弹等新兴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修配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设计,逐步发展起来。

  第二,农业基本建设初见成效。从1958年年初开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广大农村掀起高潮。8年内水利投资137.9亿元,年均17.2亿元,相当于“一五”期间年均投资的32倍。到1966年,共建成大中型水利项目150多个(比“一五”全部建设项目多12倍),其中大部分都在抗洪抗旱、发展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农业的技术改造工作迅速发展起来。首先是各种半机械农机具迅速发展,到1964年,保有量约3000万件;其次是农业的现代技术装备程度大大提高,农业排灌内燃机、农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农村用电量、机耕面积、机灌面积等都大幅度增长;此外,植树造林、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控制水土流失、建立气象预报等工作也大量开展起来。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1965年的粮食总产量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达到1957年的水平,但每亩单产却比1957年提高了3%。一些经济作物的总产量也有很大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初步奠定了我国农业现代技术装备的基础,为以后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第三,交通运输有了相当大的发展。1958—1965年间,用于交通运输、邮电的投资共217亿元,相当于“一五”时期的一倍多。全国新增铁路通车里程7200多公里,建成或部分建成12条干线。新建了郑州黄河大桥,1959年开始建设南京长江大桥。至此,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运输情况大大改善,铁路货运量到1965年达48358万吨,比1957年增加76%。同时,公路交通、内河运输、远洋运输、民航、邮电通信等,都有很大发展。

  第四,教育、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经过调整、整顿,这几年我国的教育规模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新建和扩建的各类高校近30所,1965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比1957年增加52%,这8年的高校毕业生为前8年的36倍。各类中等学校的规模和质量也提高许多,从而大大增强了各行各业职工的文化素质,科技和管理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特别是这几年的科技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科技力量大大发展,科技事业的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到1965年年底,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达到1714个,各个产业部门都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条件较好的科学研究中心。全国专门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我国在工农业生产、资源勘探、矿山开采、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有很大提高。1964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同年10月,我国首次核爆炸试验成功,更为集中地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达到的新水平。

  上述经济、文化建设的具体事实,证明这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正如《决议》所总结的,当时,“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从1960年冬以后一直是在贯彻执行调整经济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对内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对外顶住了苏联领导集团的压力,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债款(主要是抗美援朝中的军火债款),并且大力支援了许多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1964年年底到1965年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谈到这几年经济发展成绩很大时,有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这几年间,为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多大改善呢?笔者认为,其中当然有因失误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我们当时的积累率太高了。按当时情况,积累率在25%左右较为公适,而我们在好几年里的积累率高达30%甚至40%以上。例如,1958年的积累率为33.9%,1959年为43.8%,则年为39.6%,1966年为30.6%。如此高的积累率,不能不使消费受到影响。造成这种状况,固然有认识上的原因,如急于求成,但客观原因也不可忽视。当时一方面是我们国内经济落后,另一方面是国际帝国主义对我国加紧封锁,我国处于南北夹击的危险形势下。为了加紧建设以改变落后面貌,为了加强战备以应付国际上的危险形势,我们不得不提高积累率,勒紧裤腰带,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建设中去,以加速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完成。从这点上说,我们这一代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是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牺牲付出了代价的。回过头来看,我们对当时的形势估计得可能重了点,但是有备才能无患。能不能因为敌人没打过来就认为那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错误的呢?如果这样提出问题,人们同样会说,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当时有战备,所以才保住了国家的安全。当然,有几年我们是做过了头,所以后来进行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比例,更加注重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言以蔽之,过了头不等于不该做,一经调整即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正因为这样,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据国家计委公布的数字,工农业总产值,1956年为1252亿元,1966年为2534亿元,翻了一番。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经济建设成就的集中表现。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是不公正的。

    1. 这5年经济发展极不平凡
    2. 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3.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4.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战略
    5. 做大做强新经济要出好“八招”
    6. 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7. 浙江开放型经济 发展的方法论
    8. 郜俊玲:促创意经济发展助产业转型升级
    9. 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好势头
    10. 保护生态不会阻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