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一个历史地理学视角
发布时间: 2022-05-20    作者:张杰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1-04-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文献对中国经济体系问题多有关注,但总体上缺乏历史地理学角度的考察。可是,中国经济体系形成的深层机理恰好掩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中。文章旨在为探究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进提供一个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在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地理因素在起点上赐予其特殊禀赋并对此后的演进路径施加影响。数千年来,基于黄土高原的地理约束,中国先民一直在艰苦探寻成本最低的经济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满天星斗"般闪烁的多元文明汇流于中原区域,铸就了文明核心区,"和而不同"与"因俗而治"渐成基本理念,而横亘高原北部边缘的农牧交错地带以及由此产生的农牧力量的冲突与融合,则不断锤炼着中原腹地的经济行为方式。唐宋以来出现的政治中心北留与经济中心南移的空间组合,持续内生出对统一经济模式的巨大需求。而游牧文明曾经施之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冲击连同近代以来源自西方的外部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自省、成熟与更新。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一个历史地理学视角_张杰.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