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铁路把90%以上的运力用于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上,全国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以及冶炼物资是由铁路运输的。而这几乎是铁路在既有能力发挥到最大极限的运量。
中国铁路以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居世界第一。可是,面对与日俱增的货运需求,铁路运输只能满足三分之一。春运期间更有极端的停货保客,使铁路货运雪上加霜。
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铁开通后,不但满足了客运的需求,而且逐步实现客货分线,大大释放了既有铁路的货运能力。
武钢集团物流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陈桥说:“武广高铁开通后,进出武钢的原材料产品运输通畅了,物流周转率提高了。”
“以往省里不少企业都反映到广州方向的货物运不出去。武广高铁开通后,湖北往南方运货畅通多了。”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运输协调处处长黄志敏说。
受益于武广高铁,沿线地区电煤运输有了保证,拉闸限电已成历史。
高铁开通后,胶济、京津、武广、郑西、沪宁铁路通道初步实现客货分线,为既有线腾出了一定的货运空间。仅以上5条线路,每天就增加货物列车83对,多运货物 62万吨,每年可增运货物2.3亿吨。今年1至10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0.3亿吨,同比增长11.7%,日均装车达到157319车,同比增加15220车,增幅达10.7%。
铁路货运能力的提升,满足市场运输需求,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确保了国家促增长、保民生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间将告诉我们:随着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高铁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效应将越发凸显。
铁路作为经济大动脉和重要基础设施,是惠及子孙万代的永久财富。站在沸腾的高铁建设工地,看着远方那追风一样的高速列车,人们的思绪被带进了历史的深处。
古人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兴盛起到巨大作用。唐代诗人皮日休认为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共禹论功不较多”。大运河是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人类遗产,现在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今天,京沪高铁与古老的运河如影随行,为中国的腾飞再造了一条钢铁的运河。
100多年前,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的詹天佑抱着“中国正在觉醒,已感到需要铁路”的信念,在长城脚下修建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和谐号”高速动车正穿越万里长城,依然行进在这条民族自强的铁路上。
今年78岁的张世勇,解放前是一名游击队员,解放战争扛过枪、打过仗。离休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定居,平时日子过得十分勤俭。当他得知贵广高铁要修到自己的家乡,将一毛一毛攒下的1000元积蓄辗转捐给了建设单位。他感慨地说:“铁路建成,最终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现在花点钱,子孙后代永远受用不尽!”
是啊,中国高铁的意义将远远超越当下经济发展的功用价值和现实利益,远远超越铁路的本身。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在更加遥远的未来,当我们的后人回望今天我们创造的历史时,中国高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必将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鲁迅说,节约时间,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条条高铁,被广大旅客喻为时间的生产线。
提高了速度,节约了时间,延长了生命。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经典解析,这是高铁时代的辩证法,这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梁晓波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对于春运有着太多的记忆。
4年前,夫妻俩把刚满两岁的孩子丢给湖北家里的老人,一块儿到广东东莞一家服装厂务工。
3年后的春节,他们终于决定回家探亲。夫妻俩轮流替班、通宵排队,才买到车票。
今年,梁晓波听说广东到湖北开通了高铁,就订了高铁车票,两个多小时就“飞”到湖北。在武汉车站,面对记者采访的摄像机镜头,夫妻俩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
离别的思念,不尽的乡愁,是一首永恒的歌。宋代李之仪作《卜算子》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当代歌手深情歌唱“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的路是那样漫长……”“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不知道这条路还有多长,想起离别她带泪的脸庞……”,道出了亲人们远隔千里的浓浓相思。
当高铁走进人们的生活,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让游子们归家的路途不再遥远,思念的哀愁更多地化作团聚的欢乐。
新的时代,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高铁成为了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2010年春运,节前高峰期由广州南站开往湖南、湖北方向,节后高峰期由湖北、湖南开往广东方向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深受旅客欢迎。213万旅客乘坐了武广高铁,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四成以上。
连续多年参与广州春运报道的杨小亮,是《南方日报》的一名记者。他曾在报道中这样感叹:“一次春运之旅就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广东地区的春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在报道中再次感叹:“以愉悦的心情感受‘中国年’背后的浓浓亲情, 春运从旅客‘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变化趋势渐渐明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