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城乡建设史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增收的引擎
发布时间: 2009-11-24    作者:妍字    来源:光明日报 2009-11-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研讨世界金融危机下农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湖南省社科院与常德市人民政府在近日共同举办了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实践工作者共计300余人,围绕“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增收与农村扶贫”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与会者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1、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种粮意愿,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增加纯农户的收入,不但要提高国家粮食补贴效率,而且必须提高农民粮食的生产效率,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统一。

  2、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统一的关键是改善土地流转制度,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应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合约,实现土地适度的集约化经营,从而达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

  3、发展农村金融、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民企业家在既有约束条件下选择的结果,只有降低了农民企业家行为的选择成本,才可能内生出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家行为,从而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

  4、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意义重大。农民合作组织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及其在各类交易中的谈判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村级公共事务的集体合作;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是农民增收的引擎。

  5、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拓展农业的外延,而且要夯实农业内涵,在提高农业技术的同时,调整农业经济组织与现代市场的适应程度,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组织。

    1. 钟瑛:城镇化发展的“五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