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会“陈云与当代中国”课题组和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于6月13日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开幕式,并于14日至15日在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出席开幕式的有在我会担任副会长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被聘为我会顾问的中纪委驻中科院和文化部纪检组组长王庭大和李洪峰,以及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原轻工业部部长杨波、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于明涛、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许永跃、原商业部副部长高修、原轻工业部副部长余建亭、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有林等。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陈云同志的子女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原总经理陈伟力、北京市政协委员陈伟华、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伟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方等,以及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会长罗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和吴易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恩富、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马继奋等。当代所党组成员、副所长张星星、米山,党组成员、秘书长赵明新,在京入选论文作者和有关单位的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朱佳木同志在开幕词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继去年首届研讨会之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精神而召开的,因此将会议主题确定为“科学发展观与陈云的思想”。陈云关于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之一,他的关于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关于四个现代化建设要在不再折腾的条件下有较快发展速度、按比例发展是最快速度,关于经济建设不能单纯看产值和数量而要注重效益、质量和品种,关于经济发展要做到财政、金融、物资、外贸综合平衡,关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关于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关于对外引进工作既要买工厂买设备又要更多地买技术、买专利,关于企业承包责任制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关于工业建设必须把节约用水和处理污染考虑在先,关于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是保持社会安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一起抓等观点,都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营养。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陈云关于发展的思想观点,把陈云研究推上一个新境界新水平。
朱佳木同志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伟大进程中,陈云同志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贡献主要体现为,率先提出邓小平同志复出的问题,加快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进度;带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一系列重大历史遗留的问题,为扭转会议原定方向、使其成为改革开放的起点发挥了重要作用;竭力主张并成功领导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为使改革开放在相对宽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提出社会主义时期应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两部分经济的思想,为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较早表态支持安徽等地包产到户的做法,为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率先提出对外开放也可以到国外投资办厂的主张,为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走出去”战略、优化开放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强调处理好积极改革与稳步改革、搞活经济与宏观控制的关系,为使改革开放健康、持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倡导并推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给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及民主的制度化,为使改革向政治体制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对改革开放中的消极东西保持警惕,坚持理想信念、维护良好党风,为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就要铭记陈云同志的这些贡献,并研究这些贡献带给人们的启示,用他的思想和品德激励我们继续开拓前进。
在开幕式上,张全景、宋清渭、余建亭、李成瑞、王庭大、李捷、程恩富、卫兴华,以及当代所学术委员会顾问田居俭等同志,先后就“学习陈云同志的哲学思想”,“陈云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的忠诚实践者”,“陈云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牢记陈云的‘两个万岁’和‘一个大呼特呼’”,“陈云同志是实事求是的楷模,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紧紧把握‘又快又好’这个经济发展之道”,“陈云若干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理论轨迹”,“学习陈云辩证思维的札记”等问题,作了发言。中纪委原常务委员刘家栋从医院打来电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罗扬同志提交了题为“文学艺术要适应青年提高青年”的书面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上海,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进行了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14日下午,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沈善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致了欢迎词,张全景、朱佳木、陈伟力同志分别讲了话,马继奋同志代表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向陈云子女赠送了该馆馆藏资料辑录《走近陈云》一书。随后,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高中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王家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编辑部杨明伟、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董志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占善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吴邦兴、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现代经济研究室武力、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刘启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新闻中心龙巧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金邦秋、当代所三室夏杏珍、河北省社科院邓研中心陆仁权等,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15日上午,与会代表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下午,大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张星星同志主持,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了三个小组讨论的情况,朱佳木同志作了即席讲话,马继奋同志作了研讨会总结报告。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向陈云铜像敬献了花篮,参观了陈云故居展览;会后,参观了大小洋山港和磁悬浮列车。
本届研讨会共入选论文85篇,比首届研讨会收到的论文多出60%。这些论文对于人们从新的视角进一步认识陈云同志的思想特点,或从历史的联系上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人们认识陈云同志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杰出贡献,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也有所裨益,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国史研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社会功能。作者中既有党政机关的干部,也有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学者;具有高级职称的占60%,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