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 2013-12-31    作者:杨学新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的号召推动下,河北省从1965年起于每年冬、春两季组织动员三五十万民工进行海河工程会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根治海河运动。工程计划分两期实施,每期10年,20年完成。第一个10年(19641973年),工程重点是治理中下游防洪河道和排沥骨干河道;第二个10年(19741983年),以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扩大水源和增加灌溉面积为主要目的。经过近20年的治理建设,到1980年根治海河运动结束,基本改变了海河上大下小、尾闾不畅、灾害频发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防洪除涝和灌溉能力。2013年是毛泽东发表“一定要根治海河”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根治海河运动如何看待?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笔者不揣浅陋,试就以上问题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根据现有成果,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的研究可以分为起步和逐步深入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64年至20世纪90年代)

  这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根治海河运动的成就介绍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的初步整理。

  在根治海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领导讲话或工作报告大多对治理海河进行了总结和经验分析,可谓较早的研究成果。如19735月,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关于贯彻落实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伟大号召的十年工作总结报告(草稿)》就系统回顾了10年来根治海河工作概况,总结了治理海河的基本经验,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对经验的总结和主要问题的分析也是比较客观的,如认为根治海河“在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上强调综合利用还很不够”;“已做的工程,有的标准偏低,大部分还没有经过较大的考验等”[1]。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这些研究难免带有“左”的思想影响和政治色彩,还谈不上对根治海河的独立的学术研究。随着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深层次思考这场运动及其相关问题,由此逐渐推动研究步入正轨,并陆续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论文方面:1979年,杜家成、门万和、赵金升、李继光等人先后发表文章[2],从水利工程的角度介绍了根治海河的基本状况、主要成就和遗留问题。1983年,于宗周发表《绿化太行山是根治海河的根本大计》[3],提出从植树造林的角度来治理海河水患的观点。但该文随后即遭到高辛的质疑,他认为于宗周一文的主旨“不是就如何加速绿化山区提出措施和建议,而是试图论述用造林代替水利措施来治理海河水患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认为“根治”二字是一个形象号召,而不是科学技术术语。[41984年,吕元平发表《对海河流域某些大型水库的回顾与展望》[5],肯定海河流域水库的防洪作用,分析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拟开发的水库和水库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发表30周年之际,黄尊国、刘敬礼的《根治海河备忘录》[6],刘宗耀的《回顾1963年洪水》[7],1994年董一林、王克非的《根治海河十四年》[8]等一系列回忆性文章相继发表,对1963年的洪涝灾害和根治海河运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著作方面:1977年,水利电力部政治部组织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河北省水利局、山东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天津市水利局、天津大学水利系等单位编写的《海河史简编》[9]出版。全书分为八章,其中第八章“一定要根治海河”对根治海河运动进行了概要介绍。虽然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海河流域水利发展史的著作,但因其属“简编”性质,故根治海河运动所占的篇幅较小,加上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总的来讲口号式的内容较多。1993年,冯焱主编的《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海河卷》[10],重点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海河流域防洪工作的成就、经验和问题,探讨了今后海河防洪工作的发展方向。此外,1990年解峰等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河北》[11],1997年韩立成主编的《当代河北简史》[12]等,都用一定篇幅记述了河北省水利建设特别是根治海河的成就,但这些均是一般性介绍,未上升到理论层面。

  资料整理方面:1973年,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编的《河北省根治海河工程资料汇编(19631973)》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编:《河北省根治海河工程资料汇编(19631973)》,1973年。,对根治海河第一个十年的工程资料进行了汇总。1985年,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编的《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13],对海河流域历代灾害史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省市水利志、河流志,甚至一些县域范围的水利志书陆续展开编写工作。如《海河志》编纂委员会自1983年开始编纂,19952001年间先后出版了5卷本300余万字的《海河志》[14](包括大事记和14卷)。该志书资料翔实,“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海河流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汇集了根治海河的成果,反映了治水的经验和规律”[15]。1995年,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河北省志·水利志》[16]出版。1996年,河北省水利厅水利志编辑办公室编写了160万字的《河北省水利志》[17]以及河北省10个地市、75个县的水利志和9个专业志(水库、灌区等),为治理海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二)逐步深入阶段(21世纪以后)

  较之前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拓展和深入。主要表现为: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新资料的挖掘与整理也不断涌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根治海河运动决策形成的背景,民工群体的组织、生活和后勤保障,以及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经验和教训,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论文方面:2000年,郭宏宇、曹寅白发表了《海河流域50年治理成就和展望》[18],将50年海河流域水利建设分为水利整修恢复与初步建设(19491957年)、大规模建设(19581963年)、以根治海河为中心的水利建设(19641978年)、完善防洪体系和水资源利用(1979年以后)四个时期,并进行了认真反思。2003年,梁勇发表《从“人定胜天”到“维护生态”的历史进步》[19],该文将根治海河运动置于河北省50年的水利建设史中进行整体观照,从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视角探索了海河治理问题,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胜自然、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曾长期作为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当时发展和建设水利工程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后,“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水力观逐步得到理性提升”,因而进入了“注重生态的水利发展新时期”。随后,在纪念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发表40周年之时,魏智敏撰写的《海河流域水利发展战略初步探讨》[20]一文指出,今后海河治理和水利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依法治水、科教兴水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努力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两个转变”;不断完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城乡水务统一管理“四个体系”。

  刘洪升在2002年发表《根治海河史略》,此后又于200520072010年连续发表《根治海河运动述论》、《论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的特点及经验教训》、《根治海河取得成就原因探析》等文章,对根治海河运动的历史全貌、经验教训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和展示。他认为,根治海河的主要经验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军事化的组织与管理;合理的出工政策;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精心设计,科学施工。教训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占用劳动力过多,影响了农业生产;海河出工增加社队经济负担等。[212011年,于磊等人发表的《海河流域“63·8”典型洪水实况图编制》[22],以19638月海河流域的特大水灾为例,编制了漳卫南运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大清河水系三个水系的洪水淹没实况图,为海河流域防洪减灾提供了重要借鉴。2013年,杨学新、刘洪升发表的《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海河水利建设》[23],对周恩来在“治理海河、根除水患”和“抗旱打井、增产保收”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指出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亲临第一线部署根治海河工作,在制定治理海河规划、排除“文化大革命”对根治海河的干扰、实施科学施工,变水害为水利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年,吕志茹发表《主体与后盾:根治海河运动中的生产队角色》[24],认为人民公社时期,基层集体生产队在根治海河运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不仅为治河提供了劳动力,成为根治海河的主体,而且帮助解决工地上的各种问题,成为根治海河的有力后盾;这两大功能的实现,也使生产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而这也成为根治海河运动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之一。吕志茹的文章对根治海河运动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作了新探索,但从实际调研来看,生产队的负担不像文章所说那么重,更谈不上影响农村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一些高校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河北师范大学因得地利之便,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如该校历史学院2003届张学礼的硕士论文《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探析》[25],论述了根治海河决策的酝酿与形成过程、根治海河工程的实施及其成就,并对根治海河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评析。2006届郭丽娟的《河北省根治海河民工研究》[26],对根治海河运动中的民工群体展开研究,论述了海河民工群体组织的特点、来源及构成,民工的劳动施工管理和后勤保障,并对根治海河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和使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评述。该文认为根治海河中民工在组织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工健康和农业生产;抽调民工加重了生产队和农民的负担;社会保障缺失使伤病残民工生活艰难;在根治海河运动后期,出现了干部特殊化、克扣补助进而诱发民工消极心理的现象。这是迄今为止较早、较全面论述根治海河民工问题的研究成果。2011届邢建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滹沱河整治与周边社会变迁——以河北段为例》[27],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河水系重要支流滹沱河北段的整治过程进行了考察,阐述了滹沱河整治过程中分阶段的水利建设,河流整治取得的巨大成就,力图揭示滹沱河综合整治后引起的周边社会变迁。该文认为滹沱河的整治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兴建大型水库引发的移民贫困问题和由此带来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该成果首次将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子牙河的支流——滹沱河的治理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提出关于河流治理与周边社会发展变迁的命题,为根治海河运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著作方面:2003年,苑书义、孙宝存、郭文书主编了《河北经济史》第5卷[28],其中第二章第四节的第四部分“根治海河与滦河水源的开发”,介绍了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号召的提出,根治海河工程的两个10年规划、根治海河指挥部的成立、出工政策、民工组成等情况,特别是对根治海河的成就进行了重点介绍。

  资料挖掘与整理方面:一是档案文献资料。河北省档案馆以及河北省各市县档案馆均藏有大量有关的档案文献。近年来,这些档案资料已经受到重视并被相关学者利用,如刘洪升、张学礼、郭丽娟等人的相关研究即主要运用或大量查阅了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的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全宗档案(19651980年)以及部分市县的档案资料。2008年,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纂了《中共河北历史专题资料丛书》,其中《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29]一书分为综述、专题资料、大事记、文献资料四部分,对河北省的8个专区、8个县以及中捷国营农场的根治海河状况进行了纪实性介绍,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文献进行了整理。虽然该书也对河北省根治海河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剖析,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但这些成果只是对前人已有研究的总结,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二是亲历者资料。其一,部分根治海河亲历者的纪实性文章陆续整理发表。如刘英奇的《在根治海河的工地上》和《拜访“推车大王”穆宗新》[30]、纪秉文的《冀州人民根治海河施工纪实》[31]、袁树峰的《我的海河民工经历》[32]、董一林的《人类减灾壮举——根治海河》[33]、崔景华的《一个民工团长的回忆》[34]、邱立双的《在根治海河的日子里》[35]等。其二,相关部门开始进行根治海河运动口述史料的征集工作。如2008年,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纪念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发表45周年时,曾组织全省党史部门对参加过根治海河的200多名当事人、知情人进行走访,编辑出版了《热血铸辉煌——海河壮举忆当年》[36],共上、下两册;2009年,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再次征集、整理出版了文史资料《再现根治海河》,将当年根治海河的参加者和知情者,从领导人员到挖河运土的普通民工的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来。为还原历史真相,该书在编辑过程中刻意保留一些时代的“原生态”和与现今社会的“隔离感”,以保持口述史料的原汁原味。[37]此外,部分市县的文史资料也对当地的根治海河运动进行了记载。上述资料大都来自民间,是“老河工”们当年根治海河的真实记录,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三是个人文集、文稿或传记。时任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或河北省、市部分主要领导人的文集和文稿也是研究海河问题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料。如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中国水利60年》[38],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刘子厚(传记与年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刘子厚(传记与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201110月增加了刘子厚的讲话和回忆刘子厚的文章后再版。、《林铁(传记与年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林铁(传记与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201110月增加了林铁的讲话和回忆林铁的文章后再版。等,由于这些人亲自领导和参加了根治海河运动,他们的回忆录或文集为研究根治海河运动提供了决策层面的文字资料,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经过30余年的努力,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根治海河运动的决策形成和施工过程、运动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运动的经验与教训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第二,对相关的档案资料(包括工程资料和灾害资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并挖掘了一部分口述资料。第三,相关专题的研究开始纳入研究视野,如民工问题、移民问题、社会变迁问题等。毫无疑问,上述成果为我们了解根治海河运动的相关背景和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总体上看,已有研究仍然存在相当不足。截至目前,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几乎没有学术争鸣,富有创见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也较少见,而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更是付之阙如。这种状况与根治海河运动在中国当代史上所应有的地位相比极不相称。

  (一)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历史回顾或现象描述,着重于叙述过程、展示成就、分析经验、总结教训等方面,不仅出现大量的重复,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以下仅举几例:

  总体上,未将根治海河运动置于当时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如“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等)的宏大场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中进行综合考察。这些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于根治海河运动的影响和冲击怎样,是否像一些档案资料中所说的“两派见了根治海河的,谁也不打”。[39]如果这种情况存在,根治海河工程又是如何规避和应对的?

  移民问题,据《河北省水利志》不完全统计,仅在19641976年,河北省在根治海河运动中的水库移民和河道工程移民即近30万人不包括1963年以前建成的陡河、岗南、黄壁庄、王快等13座大型水库在这一时期因不同程度续建、扩建和加固而导致的移民人数。,这些移民是如何安置的?他们在搬迁以后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和心理适应情况又是怎样的?

  对当时根治海河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也十分缺乏。这里既有人们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又有人们为满足生存需要的现实心理诉求。这一点,在笔者对河北盐山县、高阳县、饶阳县等地根治海河参与者的访谈中都得到了证实。

  对海河工程中科学施工的典型案例剖析不够,这些案例对于海河流域当下及今后的治理和建设是否具有示范与借鉴意义;对根治海河运动中的移民、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等问题,有的研究虽已有所涉及,但不够全面和深入;治理海河过程中的劳动关系机制,以及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不同时期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在如何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时所涉及的出工问题、征地问题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根治海河运动前期和后期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海河工程的影响,工程近50年来在预防洪涝、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京、津、冀和各专区的协同作战等问题,也未予以足够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从研究方法上看,缺乏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研究,跨学科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也不够

  横向研究,是与同时期的黄河、淮河治理情况以及与京、津、鲁等省市的比较。如:1963921日,中央救灾会议决定全面治理黄河、淮河和海河,认为,“对于黄河、淮河和海河这三大河系,必须制定一个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建设长期计划,在若干年内,分批分期地逐步进行”。[401965813日,周恩来在谈到水利投资问题时明确指出,“治水要排个队,海河、黄河、淮河,把水害变为水利,是长期的任务。海河、黄河、淮河三河非治理不可,但次序是先海后淮”。[41]可以说,无论谁先谁后,三大河系的治理均关乎国计民生,它们治理的背景、原因、思路、政策和措施有哪些异同?经过治理后各自的效果如何?海河上游五条支流各自的地质状况、水文特征怎样?是如何开展水土保持的等?纵向研究,是指海河自身治理状况的比较。海河流域历来是水旱灾害频发地区,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在治理,治理的理念不同,政策和措施也各有千秋,需要进行比对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历史、水利学科的角度出发,从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生态环境学科角度去研究根治海河运动的还不多,特别是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更少。比如根治海河过程中及其后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学界关注就很不够。经过治理,海河流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但也出现了海河上游各支流的河道断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有些海河工程违反自然规律,仓促上马,遗留下了许多问题。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水利技术条件下,人们在治理海河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但从历史角度探讨借鉴根治海河中的经验教训,并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系统研究,对京津冀生态圈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资料的挖掘和利用还大有可为

  首先,对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省所属各市、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的挖掘和利用不够。如在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仅“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档案就有968卷,内容非常丰富,大致有三个方面:(1)综合部分有河北省各级海河指挥部成立的文件,中央、省有关领导的指示、讲话、报告;海河指挥部各种会议记录和该部及下属单位的机构调整、干部任免等材料;历次政治运动材料;“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及101314周年庆祝大会材料;各种海河工程总结、表彰材料;《海河指挥部大事记》、《海河指挥部简报》等;(2)业务部分有海河各大中型水利工程决策会议纪要及国务院、水电部、河北省委的意见、指示;关于疏浚黑龙港河等31条骨干河道和新建、扩建大黑汀等38座大中型水库的基建施工资料等;实施南水北调、北水南调等水利工程的规划、意见,南水北调学术讨论会文件,河北省水利学会论文、资料等;(3)计财部分有各年度水利基建决算,指挥部所属单位各类财务、物资、设备统计表;所辖31条河道和40座水库等施工预算及以上工程有关的财务开支文件;各种补贴、赔偿、抚恤标准等的规定、通知等。此外,河北省档案馆所藏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河北省水利厅等全宗档案中都有关于治理海河的相关资料,需要深入挖掘;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及其所辖有关区县的档案馆也存有丰富的相关资料。

  其次,在口述资料的征集方面,虽然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相对于整个运动来说,开展的范围小,走访的人员少,且采访的人员中,普通河工相对较少;在口述资料的采集和整理上,由于问题意识尚显不足,缺乏针对性,特别是经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加工”,造成重复性的“正面”描述过多而反映问题的较少,“原汁原味”也被大打折扣。总之,相对于每年冬春两季每次三五十万的治河大军来说,亲历者特别是普通河工的口述资料这块宝藏亟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最后,对实物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不够。作为一场运动和一个时代的印记,需要挖掘的实物资料包括:根治海河运动中的宣传纪念品、奖品、奖状、图书、相片、影像资料、账目、来往信件和老河工的个人日记等。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分析研究,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河北省及有关市、县档案文献资料大都是公文材料或党报党刊的通讯报道,这当然是对根治海河历史的珍贵记录,但是,这些资料是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多是“自上而下”的资料,利用时要进行认真甄别。

  (四)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亟待增加

  由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总体关注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所以开展这一问题研究的人员数量较少。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作者系党政机关和政协文史机构等部门的工作者,如海河水利委员会、省市水利部门和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而作为学术研究重镇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门从事这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人员明显不足。在人员结构上,由于开展国史研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作为国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根治海河运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各个层面的研究力量明显不足,更遑论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有一定规模的教学与科研梯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推动根治海河运动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首先应积极转换视角,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研究。此外,虽然根治海河运动在地域范围上是以河北省为主体,但其同时也涉及京、津、鲁、豫等省市,是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大规模群众治水运动。因此,要打破以往研究地域上的局限性,将这场运动放在整个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这一层面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运动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参引文献]

  1]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75383页。

  2]杜家成:《海河及海河流域治理》,《河北农业科技》1979年第1期;门万和:《治理海河三十年》,《地理知识》1979年第9期;赵金升:《根治海河的伟大成就和遗留问题》,《中国地理》1979年第5期;李继光:《根治海河中的两项新经验》,《水利水电技术》1979年第2期。

  3]于宗周:《绿化太行山是根治海河的根本大计》,《河北日报》198399日。

  4]高辛:《关于根治海河大计问题的商榷》,《海河水利》1984年第2期。

  5]吕元平:《对海河流域某些大型水库的回顾与展望》,《海河水利》1984年第3期。

  6]黄尊国、刘敬礼:《根治海河备忘录》,《河北水利》1993年第5期。

  7]刘宗耀:《回顾1963年洪水》,《河北水利》1993年第5期。

  8]董一林、王克非:《根治海河十四年》,《文史精华》1994年第3期。

  9]《海河史简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77年版。

  10]冯焱主编:《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海河卷》,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年版。

  11]《当代中国的河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韩立成主编:《当代河北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13]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编:《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气象出版社1985年版。

  14]《海河志·大事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年版;《海河志》第14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199819992001年版。

  15]李鹏:《〈海河志〉序》,《中国地方志》1996年第5期。

  16]《河北省志·水利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河北省水利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郭宏宇、曹寅白:《海河流域50年治理成就和展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年第2期;郭宏宇:《海河流域治理成就、问题和展望》,《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年第4期。

  19]梁勇:《从“人定胜天”到“维护生态”的历史进步》,《河北水利》2003年第2期。

  20]魏智敏:《海河流域水利发展战略初步探讨——纪念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40周年》,《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第1期。

  21]刘洪升:《根治海河史略》,《河北地方志》2002年第2期;《根治海河运动述论》,《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论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根治海河取得成就原因探析》,《农业考古》2010年第6期。

  22]于磊等:《海河流域“63·8”典型洪水实况图编制》,《海河水利》2011年第2期。

  23]杨学新、刘洪升:《周恩来与建国初期海河水利建设》,《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4]吕志茹:《主体与后盾:根治海河中的生产队角色》,《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

  25]张学礼:《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3届硕士论文。

  26]郭丽娟:《河北省根治海河民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6届硕士论文。

  27]邢建贺:《新中国成立初期滹沱河整治与周边社会变迁——以河北段为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1届硕士论文。

  28]苑书义、孙宝存、郭文书主编:《河北经济史》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9]安树彦主编:《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30]刘英奇:《在根治海河的工地上》,《文史精华》2007年第1期;《拜访“推车大王”穆宗新》,《文史精华》2008年第1期。

  31]纪秉文:《冀州人民根治海河施工纪实》,《文史精华》2007Z2期。

  32]袁树峰:《我的海河民工经历》,《文史精华》2009年第10期。

  33]董一林:《人类减灾壮举——根治海河》,《文史精华》2010Z1期。

  34]崔景华:《一个民工团长的回忆》,《文史精华》2010Z1期。

  35]邱立双:《在根治海河的日子里》,《牛城晚报》201062830日、712日、57日。

  36]安树彦主编:《热血铸辉煌——海河壮举忆当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37]石玉新、谢凤英:《再现根治海河》,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8]钱正英、马国川:《中国水利60年》,《江淮文史》2010年第45期。

  39]《周总理在听取河北、天津、北京汇报海河工程问题时的指示》,河北省档案馆:1047-1-370

  4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

  41]《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749页。

    1. 政协协商的河北探索
    2. 1950年代河北省农村的村落意识
    3. 1949~1966年河北省专区专署的“财政”
    4. 河北推动文化产业上规模增效益
    5. 河北下放一批审批权限
    6. 河北:遥感“天眼”弥补监管短板
    7. 河北: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
    8. 打铁还需自身硬
    9. 靠扑能灭这把火?
    10. 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性住房供给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