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西藏
世界屋脊因“你”而改变——献给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
发布时间: 2010-10-23    作者:罗布次仁 拉巴次仁 边巴次    来源:新华社 2010-10-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世界屋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美丽而富饶。然而,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藏族人民也未能幸免。1888年和1903年大英帝国两次入侵西藏;1949年帝国主义分裂分子唆使西藏上层势力制造了“驱汉”事件;不久又派出“亲善团”寻求外国势力支持“西藏独立”。

  考虑到西藏面临脱离祖国的现实危险,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战略决策——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好进军西藏准备的同时,为使西藏人民免遭兵燹之苦,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和平解放事宜。遗憾的是,和谈未能实现。

  1950年10月6日,在金沙江边蓄势待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先遣部队,被迫实施了昌都战役。时任18军52师师长吴忠在回忆文章中说:“这是进军西藏所进行的唯一一次战役,也是我几十年军事生涯中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战役。”

  部队长途跋涉,最缺的是粮食,但上级命令“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在昌都战役中,18军155团3营机枪连的3名战士奉命去买糌粑,路上意外地拾到一只装满糌粑的牛皮口袋。战士们认为再饿也不能吃,便在原地等待失主。失主骑马飞奔而来,感激不尽。只见他走了很远,仍不时回头并伸出拇指高喊:“亚姆(藏语好的意思),亚姆!”

  现已退休的八宿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玛江村对记者说:“我11岁那年,解放军来到江达县,驻扎在岗托村中。白天,官兵们帮老百姓担水、劈柴、修补破旧房屋,向老百姓宣传党的政策,碰到听不懂的,官兵们就用手势比划。晚上官兵们睡在路边,下雪天顶多搭个简易帐篷,即使老百姓的柴火就堆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从未拿过。慢慢地,老百姓给官兵们送来柴火和青稞,官兵们总是给一些钱。”

昌都民居 

   白玛江村今年71岁了,他记忆最深的是,当时家里很穷,有一天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了,跑到解放军驻地去抠铁锅上的锅巴吃,被一名战士发现。“他不但没打骂我,还给我一碗菜粥。看我穿得单薄且破烂,又给了我一件旧棉衣。”他说。

  “由于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解放军进藏后受到广大藏胞的热烈欢迎。”18军老干部魏克回忆说,昌都战役前,甲本(藏军营长)次成等5人骑马走了两天一夜,到昌都镇外迎接解放军。然后,他们拿着部队给的《进军西藏各项政策的布告》,一路张贴,一路宣传。部队到达昌都后为断炊发愁时,次成又给部队送来5头牦牛、20只羊。

  1950年10月19日,昌都正式宣告解放,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世界屋脊,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亲帝分裂主义势力的图谋,也促使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急剧变化。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揭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

    1. 西藏粮食生产与边防安全(1951—1965)
    2. 冷战视角下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
    3. 1951—1965年西藏城镇人口研究
    4.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就业发展历程
    5. 吴超: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验和路径
    6. 干部驻村:西藏乡村基层治理方式再透视
    7. 西藏自治区人口演变对于教育影响的预测
    8. 欧阳雪梅: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9. 武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