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西藏
告诉你真实的西藏
发布时间: 2010-09-19    作者:陈小方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9-19
  字体:(     ) 关闭窗口

   西藏文化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

  代表团成员保罗说,2007年开始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显示:西藏共登录文物点4283,其中遗址类1334处,古墓葬类510处,建筑类1542处,石窟及石刻类57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6处。“十二五”期间文物保护经费将继续增加,覆盖73个项目。9月11日得到的最新消息,色拉寺文物维修的经费拨款达到4000多万元。

  代表团成员班觉说,国家对西藏的基础教育也非常重视。他说,“在此领域我已经研究近十年,对西藏农区牧区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其中很多成果已经发表在英文学术刊物上。西藏目前一共有880多所小学,1100多个教学点,在校生已经达到31万多,入学率超过98%,初级中学96所,入学率超过92%。2006年,在西藏74个县全面完成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9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对西藏的基础教育投入很大,实行了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费;中央拨款、全国其他省市援助,全面推动了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说,西藏的基础教育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期。”

  藏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针对有关媒体在西藏采访受限制的提问,次仁加布说,媒体在西藏的采访是不受限制的。他本人就经常接受包括海外和香港等地媒体的采访。

  在谈到宗教信仰自由时,次仁加布指出,藏民族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可以自主选择信不同的教派。《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中都涉及到保护人民的宗教信仰。

  在宗教设施的维护方面,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寺庙的保护与维修上,并且出版了一些珍贵的宗教典籍。还有,寺庙实行民主管理,僧人自行决定管理权力。在寺庙教育方面,实现了从寺院式的管理模式向学员式管理模式过渡。

  代表团成员保洛说,西藏现在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比如,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藏区就有一座天主教堂及其信徒;历史上它的信徒最多时曾达到300多人,现在仍有这座教堂,信徒达700多人,是西藏境内唯一一座天主教堂和信仰天主教的藏族地区。

  达赖的欺骗性与传教士极为类似

  在回答有关达赖所谓的“中间道路”、“高度自治”等问题时,研究古代藏史的保罗研究员表示,这从历史的角度更容易理解。他说,进入民国时期,当时国内还不稳定,英国人就趁机搞了一个“西姆拉协议”,与西藏上层中的分裂势力做交易,意图把西藏分裂出去,从此出现了所谓“内藏”和“外藏”的说法。达赖的“中间道路”、“高度自治”和“大藏区”的说法,其“历史渊源在此”。

  在谈到达赖经常到处“讲人生”、“讲环境”、“讲慈悲”等问题时,保罗指出,这正体现了达赖“手法的欺骗性”。他说,这一套跟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藏的行为极为类似。

   西藏经济的发展是良性的

  班觉博士曾前后在美国留学、生活了近10年。他以自己在西藏的所见所闻回答了记者有关西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他说,西藏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很快的,但西藏是一个很圣洁的地方,目前主要仍是畜牧业和旅游业,工业比重很小。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都不主张在西藏大力发展工业,对西藏的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视和关心。他说,当前西藏经济的发展是良性的,只要坚持这种模式,西藏的环境就不会受到威胁。他同时也指出,由于自然和气候等原因,西藏高原生态也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

  班觉说,中国政府实施的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并保护了传统生活方式。他说,“我近20年对西藏牧区做过长期的实地田野调查。政府为了改善农牧民的生活实施的安居工程,主要是在牧民的冬季定居点由国家出资盖房,并不存在生态移民,基本上没有对牧民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游牧生产造成干扰或破坏。牧民仍然使用冬季和夏季草场轮牧,这对草场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的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仅去年,国家投资近6.8亿元解决了5万多户的安居问题,使得30多万农牧民搬进了安全适用的住房。”

  据介绍,悉尼是中国藏学家代表团此次澳大利亚之行的第一站,他们还将前往澳首都堪培拉和另一个主要城市墨尔本进行访问交流。在随后的日程安排中,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还将分别拜会新南威尔士议会和联邦议会,并在澳国立大学与当地学者开展交流活动。

    1. 西藏粮食生产与边防安全(1951—1965)
    2. 冷战视角下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
    3. 1951—1965年西藏城镇人口研究
    4.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就业发展历程
    5. 吴超: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验和路径
    6. 干部驻村:西藏乡村基层治理方式再透视
    7. 西藏自治区人口演变对于教育影响的预测
    8. 欧阳雪梅: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9. 武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