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长廊 >> 人物长廊相关文档
“两弹一星”吴自良
发布时间: 2009-11-30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两弹一星”吴自良

——访中科院院士吴自良

  在约好的时间,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见到了84岁高龄的浦江籍中科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

  得知记者与他是老乡后,吴老高兴极了。听着记者“普通话说得挺好”,他又不放心地问了一句:“你真的是浦江人?”记者连忙说了几句浦江话。怕离家六七十年的吴老听不懂,刚想解释几句,他就呵呵地笑开了,吐出了一口乡音:“我还会说浦江话呢。”

  吴自良,浦江县前吴人,著名国画家吴茀之是他的堂兄。在浦江念完小学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第一中学,后又考入杭高。1937年,他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工程院航空工程系,后在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昆明中央机器厂任设计师、工程师。

  1943年,吴自良参加工作后不久,由于战乱,他所在的工厂解散了。有关方面通知他,要想重操旧业,必须加入国民党。吴自良宁死不愿加入国民党。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就以“逾期不报到”为由,将他除名、“永不录用”。当吴自良接到这一“封杀令”时,他已办好赴美留学的签证,并准备经印度赴美国深造“航空”。既然“永不录用”,吴自良到美国后只得改行,学起了未曾接触过的“冶金”。

  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苦学4年后,1948年,吴自良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该校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49年,他出任美国锡林腊丘大学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师,直至1950年底回国。

  回国后,吴自良任唐山北方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后又移师南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先后出任副所长、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这以后,吴自良研究成果不断:20世纪50年代,从事前苏联低合金钢40X代用品的研究,对建立我国低合金钢系统有示范作用;60年代初,开始研究钢中过渡族元素Mn、Cr、Mo、V、Ti和s-i交互内耗峰,澄清了过去文献中许多争论和谬误;60年代,带领其他研究人员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作出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据吴自良透露,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布置的,国家十分重视。全国50多个冶金专家集中研究了3年多,才“分离”成功,而集中地就在他所在的上海冶金研究所。他说,这跟造原子弹一样,属于一级绝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使吴自良的事业达到了巅峰。199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授予他“两弹一星”的勋章。

  吴自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作风踏实,虽已入耄耋之年,仍一直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工作。1917年12月出生的吴老属蛇,离属马只差二十几天。他说:“我更愿意自己属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