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 阅读提示 >> 澳门10年的景致 亲历者
十年特首畅谈十年(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
发布时间: 2009-12-10    作者:傅旭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2-10
  字体:(     ) 关闭窗口
十年特首畅谈十年(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
——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作完本届特首任期内的最后一个施政报告,何厚铧走下台来,与立法会议员一一握手,以致谢意。这天是11月18日,离他卸任还有一个月零2天。

  接下来是一连串的记者会,澳门的、内地的、港台的、国外的,记者们仿佛积攒了10年的问题要问,而何厚铧也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讲。

  在澳门礼宾府花园小筑“玻璃屋”内,何厚铧平实而坦诚地与记者畅谈这10年。

  共识是基础

  “澳门特区10年,成就举世瞩目。您认为有何成功经验?”

  何厚铧笑称“最近太多人问这个问题”。尽管他说平时没时间总结,但也说出几点:中央政府严格按照澳门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在社会治安上尽了最大努力,社会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澳门人坚定不移地支持“一国两制”,对政府包容、理解、支持。这些都为我们10年来经历风风雨雨、克服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说,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也很重要。曹其真(立法会原主席)、岑浩辉(澳门终审法院院长)、刘焯华(立法会主席)和我,都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工作了5年,对基本法认识统一,所以基础比较稳固。崔世安先生以前作为社会文化司司长,也一直在做推广和落实基本法的工作。在崔世安先生的领导下,“一国两制”将会落实得更好,我对此绝对有信心。

  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

  “澳门人的爱国情感值得我自豪和骄傲。”谈到这一点,何厚铧的语气中也满含自豪之情。

  他说,澳门人的爱国基础历来较好,回归后对国家的感情有所增加,对“一国两制”大力支持。澳门同胞与内地休戚与共,共同分享祖国的成就与光荣,如为奥运成功举办、航天事业取得突破而欢呼;每当内地发生自然灾害,如汶川大地震、雨雪冰冻灾害等,澳门社会都自发地通过各种方法支持受灾同胞,展现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他表示,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交往,要让公务员和学生多到内地交流学习,为今后打下更好的基础。没有好的交流和认知,“一国两制”的落实就不会那么顺利。

  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是方向

  谈到澳门的发展,何厚铧肯定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他说,从历史和现实看,博彩业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里将主导澳门的发展。目前特区政府正加强博彩业调控,限制盲目过度膨胀,同时控制博彩业负面影响,促进旅游业多元化。要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化,除了要更好支持现有产业以外,会展业及文化产业应是突破口,也是澳门有潜力的新产业,但形成规模需要时间。 

  何厚铧看好珠三角区域合作。他说,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随着港珠澳大桥即将动工,珠三角的铁路等交通网络将全面延伸至澳门,在整个交通网络贯通后,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将有很大发展潜力。 

  坦诚道不足

  何厚铧认为,澳门特区政府1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明显的、主要的”。但他也坦诚道出不足:公共服务、行政效率,乃至法律改革,尚存在一定差距;推动经济多元发展的努力尚未产生明显成效;人力资源供求、市民就业和居住环境、城市交通、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博彩业发展衍生的社会问题等,都存在改进的空间。

  他还强调,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贪污问题所产生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沉重的。特区政府必须继续以最大的决心,坚持不懈地推进廉政建设。

  对内地媒体表示感谢

  何厚铧还对内地媒体对特区政府和他个人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澳门是个很小的地方,让内地、世界各地对澳门有更深的了解,主要靠内地媒体的报道。他希望内地媒体一如既往地支持澳门,好的、不好的都要报道,促进澳门整体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一国两制’在澳门继续成功落实。”何厚铧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