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传递大师风采 陈景润
发布时间: 2012-03-19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10-04-05
  字体:(     ) 关闭窗口

传递大师风采 陈景润

陈景润。

传递大师风采 陈景润

当年幸福的一家三口

传递大师风采 陈景润

陈景润的墓碑。 程功摄 J129

  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陈景润

  生于:1933年5月22日

  逝于:1996年3月19日

  14年生死自难忘

  一座由阿拉伯数字“1”和“2”依偎组合而成的独特墓碑,一段发生在数学家与女军医之间的传奇爱情,一份14年生死相隔却仍无法忘怀的刻骨记忆……在北京西郊的万佛华侨陵园,数学巨匠 陈景润的墓碑就坐落在一处静谧的半山坡上,墓碑的造型设计源于曾令他闻名天下的哥德巴赫猜想“1+2”,而墓碑上除了他的浮雕头像外,只有一句外行人几乎无法看懂的“陈氏定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清明节前的一个周末,手捧鲜花的由昆像早早来到这片她当年亲自选定的半山坡。“从认识到分离,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部电影,感觉他从未从我和儿子的生活中离开过”,抚摸着先生的头像,由昆轻声地告诉先生,“儿子在国外的学业也很顺利,等他放假了就来看你。”

  用学习英语曲线追妻

  回忆是甜蜜而浪漫的。那是1978年的秋天, 陈景润正在解放军309医院治疗。当时的他因为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医院里的不少医护人员常会好奇地过来看看这位大数学家的庐山真面目。 陈景润给由昆的第一印象是并不像一个名人,他很平易近人而且还非常热情。“你是新分来的?还是来学习的?你家是哪里的?”一连串的问题让由昆也觉得有些奇怪,“他完全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样不善言辞。”

  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由昆, 陈景润想出了和她一起学英语的“曲线救国”策略。“原本怕耽误他休息没有同意,但他却非常执着”,在由昆单纯的意识里,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诚恳老实的大数学家确实是一个适合学习的伙伴。然而英语学了一段时间后, 陈景润突然说出的一个“大胆”想法把由昆吓蒙了,就是这句简单的“如果我们要是能够在一起就好了”,让原本活泼的由昆连着几天都没有再出现在他们学习英语的小阳台。

  看到由昆躲着他, 陈景润既感觉特别不好意思又不愿意放弃,他悄悄地对由昆说:“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他当时是望着我的眼睛说的这句话,那种既诚恳又坚定的眼神我到今天都记得,也正是这句话真正从心底里打动了我”。

  在妻子临产前担心得不敢签字

  经过两年的恋爱, 陈景润和由昆幸福地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虽然新婚后近两年的日子都是在北京和武汉的两地分居中度过,一年的相聚时间也仅有短短的3个月,但由昆仍然十分满足:“当时两地分居的夫妻有很多,组织上真的已经非常照顾我们了,来北京陪他的那3个月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走进婚姻的 陈景润年龄已近知天命,然而他对由昆的爱却是真挚、赤诚甚至充满孩子气的。他喜欢亲昵地称由昆“由”。他还对由昆说:“我喜欢你穿军装的样子,你穿军装真漂亮!”

  最让由昆感动的是她生孩子时,需要做剖腹产手术,在手术室门前 陈景润磨蹭了很长时间就是不肯在手术单上签字,他一定要医生向他保证手术不要对她的身体有任何影响。“当时我都快跟他急了,说如果你不签我就自己签得了”,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由昆动情地说,“后来他终于哆哆嗦嗦地签了字。他们的儿子顺利降生后, 陈景润最先给儿子起名叫“由伟”,后来在由昆的说服下,前面才加了个“陈”姓。在 陈景润的心中,“由”的位置永远排在最前面。

  病逝时有两大遗憾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用脑过度再加上两次意外伤害的诱因, 陈景润的帕金森氏症越来越严重。去世前的12年间, 陈景润几乎一直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对于由昆而言,和先生在一起的记忆都是美好的,只有1996年3月19日的那一天。“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有时真的非常奇妙,那天凌晨我心里特别乱,根本在床上躺不住。凌晨4点钟,我把儿子叫起来去医院陪先生。”到病房后,看到先生状态还不错放心了很多。然而到了中午11点先生的状态开始越来越不好,弥留之际的先生仍然不能瞑目,由昆知道他心中有两个巨大的遗憾:一是放心不下才14岁的儿子,另一个就是没亲手证明“1+1”。由昆伏在 陈景润的耳旁轻声说:“您放心,我一定会把孩子培养好。您听懂我的话就动一下手指。” 陈景润动了一下手指,由昆为他合上了双眼。

  14年后,欢欢如今已经长成了身高一米八几的大男人,而且远在加拿大求学的他同样选择了让父亲魂牵梦萦了一辈子的数学专业。“儿子说一定会回国发展,我也眼看着就要退休了,以后应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看先生”由昆满足地说,“我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守护着我们娘俩呢。” 本报记者左颖

    1. 敬民畏法者哪需要“大师提拔”
    2. 每天向成功前进一点
    3. 官员的“大师”情结
    4. 张田勘:王林倒掉,拜“大师”前赴后继
    5. 官员勿做“大师”的粉丝
    6. “大师”还有多少文化含量
    7. 大师与收藏
    8. 中国戏曲,向大师和经典致敬
    9. 大师不像“大狮子”
    10. 古代史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