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说:“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大事情。”
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封闭妓院的决议。决议规定,将“集中所有妓院老板、领家、鸨儿等加以审讯和处理,并集中妓女加以训练,改造其思想,医治其性病,有家可归者送其回家,有结婚对象者助其结婚,无家可归、无偶可配者,组织学艺,从事生产”。决议指出:“没收妓院财产,以作为救济妓女之用。”
聂荣臻对这件事极为重视。于是,当天就和彭真发布了封闭妓院的命令。庄严宣布:封闭妓院,立即执行!
行动由北京市公安局具体负责,组织北京市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市法院、市妇联出动干部和警察2400多人,统一行动,在12小时内封闭北京市所有的224家妓院。集中拘留了424名老板和领家,收容了1286名妓女。这些妓女被收容到8个教养院改造思想,学习技术,帮助她们另谋生活出路。她们从此脱离了苦海,获得了新生。
妓院被封闭,千年污垢短期内得以消除,北京市民无不拍手称快。社会各界人士也都对共产党、人民政府的这一举措表示钦佩。
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地对聂荣臻说:“你们这个决议很好,是办了件大好事。”
北京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通过关于封闭妓院决议的同时,还通过了《关于统一征收营利事业所得税和营业税提案》、《关于开办业余补习学校的决议》、《关于救济失业员工问题的决议》等多项决议、提案。虽然当时北京市的社会治安已比较稳定,物价也趋于平稳,人民群众的吃穿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其他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很繁杂。
聂荣臻对于彻底改变这个当时只有707平方公里、200多万人口的古都的旧貌,把它逐步改变成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的首都,是充满了信心的。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事他都尽力去做。
1949年冬天,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大街小巷全被冰雪覆盖。一时间,交通事故迭起,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专门讨论和布置扫雪工作。
聂荣臻决定出动军队,参加扫雪。
对聂荣臻的这个决定,个别同志不理解,觉得这点小事出动军队不值得。聂荣臻语重心长地解释说:“军队不就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现在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就应该帮助群众解决这个问题!”
很快,军队和地方共同努力,路上的积雪被铲除一空,交通事故也随之降了下来。北京市的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聂荣臻常把自己比作人民的勤务员。他在与干部谈话中曾举例说:在部队中修个厕所,好像是小事情。不过,假如没有这个厕所,随地便溺,不但有碍卫生,恐怕也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事情还小吗?这是关系群众的事,是大事情。
聂荣臻还谈到像水、电、下水道等方面的建设。他说,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一件不是大事情。所以,我们都要很好地计划,有组织有检查地认真抓好,要反对官僚主义。
195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聂荣臻写的《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一年来,我们建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恢复了生产及教育文化事业;收容散兵游勇,消灭了妓院,解救妓女1200多人,逮捕抢劫犯370多人,捕获与改造小偷2100多人,维护了社会治安;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在郊区土改中,4.6万农民分得了土地。但是,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困难还很多,有待努力。
聂荣臻鲜明地提出“变北京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首都的建设问题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聂荣臻作为一市之长,同时兼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对首都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亲自研究,亲自抓。
当时在北京市行政中心的建设问题上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原封不动地保留旧城,发展西面城郊,建立行政中心区;另一派认为应该以旧城为中心,改建、扩建旧城。1949年秋,刘少奇访问苏联回来,请来了苏联市政专家团,考察北京的市政建设,帮助北京市制定规划。他们在北京考察了几个月,不仅对北京市市政建设提出了很好很具体的建议,还在1949年12月提出了《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问题的建议》。北京市建设局组织市政专家对苏联专家的建议进行讨论,大多数赞成专家的建议,于是形成了《对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意见》上报北京市委、市政府,意见说:“苏联专家提出的方案,是在北京市已有的基础上,考虑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情况及现实的需要与可能的条件,以达到建设新首都的合理的意见。”
聂荣臻非常赞成苏联专家的建议,他高兴地说:“这个建议很好!很实际!”
他亲自主持召开市政府会议,进行讨论,出席会议的同志一致赞成。
1950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批准了北京市以北京城为中心逐步扩建的方针。关于首都发展规模,也是首都规划中一个争论相当多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不要把旧北京这个典型的老消费城市变成一个生产城市,即要不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这直接涉及首都的性质和它在整个国家中的作用和地位。
对这个问题,聂荣臻在《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的文章中,鲜明地提出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要求。
聂荣臻认为,在首都发展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从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看,从首都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上看都是必要的。我党在取得全国革命胜利之后的总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北京发展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从经济、财政方面看,也是必要的。他提出了几个问题,都发人深省。比如,首都如此空前大规模的建设,建筑材料和设备等,能够全部请国家从各地调进来吗?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政府两手空空,连人头费、小学教育费都是靠中央财政拨款,这种靠中央财政吃饭的局面,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国家建设百业待举,作为首都,在财政上不应该自力更生吗?不应该对国家有所贡献吗?没有相当发达的现代工业支援郊区发展菜、肉、蛋、奶等的生产,几百万人吃什么?
后来,北京的现代工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逐步发展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变北京这个典型的消费城市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1951年初,由于军队工作过于繁重,没有精力再兼管北京市市长的工作,聂荣臻便向中共中央提出辞去该职务。1月30日,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
1956年11月16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聂荣臻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从此,聂荣臻开始了为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奠基的征程。
来源:《党史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