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任弼时——中国人民的“骆驼”
发布时间: 2010-10-27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10-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任弼时( 1904.4.30-1950.10.27)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叶剑英  

  任弼时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称为党的五大领袖,却是走得最早的一位;然而时间不能冲刷走的,是“人民的骆驼”在人们心中的烙印。

  骆驼的方向感强。在延安,任弼时向毛主席指出“抢救运动”出现了“逼供信”的不良势头,推动整风运动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1944年的大生产运动中,任弼时说过,革命的目的就是为着建设……他总是极富政治远见。

  骆驼的脚步实在。遇到问题时,任弼时从来都尊重事实、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放战争中土改运动蓬勃发展,他带病还要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周围20多个村子进行调查,所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被作为指导文件印发全党。

  骆驼吃苦耐劳又坚持不懈。经历了白色恐怖、长征、几次运动,任弼时始终抱病坚持繁重的工作。当他病情加重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逝者长已已,生者当思之。今天,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起点,我们更应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中国共产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十七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三十年,并在四十年代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这就是任弼时。他虽英年早逝,其精神却在党内影响至深。

  任弼时,1904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一个教员之家。5岁就随父亲读书,7岁入明德小学,12岁去长沙考入师范附属高小,后入长郡中学,在校内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

  1920年,他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学业,联系旅法勤工俭学未成,便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准备去那里勤工俭学。经研究会介绍,他到上海参加俄语学习班,在那里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1年春,任弼时与刘少奇等一同赴苏联,通过赤白军交战的火线,历经种种艰辛到达莫斯科,进入培养革命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大学。1922年初,任弼时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秋回国。此时,苏联局势艰难,他一天只能领到200克黑面包,忍饥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回国后他到上海,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因张太雷长期离职,两年间由他代理中央书记。当时他才二十来岁,却敢于向党中央领导陈独秀提意见,有一次气得陈独秀把他的意见书当面撕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同志深感他与陈独秀争论时的观点正确。“八七会议”上他被选入政治局,成为中共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随后四年间,他一直从事地下工作。1931年,任弼时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因缺乏经验犯过“左”的错误,后来通过实践又在工作中大力纠“左”。 

    1. 任弼时的妻子和儿女
    2. 1950年 任弼时在北京逝世
    3. 1950年10月27日
    4. 团中央举行大会追悼任弼时同志 号召学习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积极抗美援朝
    5. 10月27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