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揭秘:中央红军长征 为何八次改变落脚点?
发布时间: 2010-10-17    作者:徐世强    来源:世纪桥 2010-10-17
  字体:(     ) 关闭窗口

  八、最终决定落脚陕北,会合陕北红军,创建陕甘宁根据地
  俄界会议决定将北上的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下辖三个纵队。9月17日,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然后翻越岷山,于9月20日占领甘肃岷县、西固间的哈达铺,脱离了雪山草地地带。这是红军长征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红军在哈达铺进行了休养和整编,并在当地邮政所获得了一些国民党发行的《大公报》、《山西日报》等报纸,党中央和毛泽东从报纸上了解到红25军与陕北红军会合的消息,了解到陕北还有一支活跃的红军,于是提出了去陕北会合陕北红军的意见。肖锋在其《长征日记》1935年9月22日记述:“方面军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政治报告。他说:‘……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12]
  9月26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的榜罗镇。在榜罗镇休息期间,党中央从榜罗镇的一所高级小学校得到了更多的报纸杂志,从中进一步了解到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情况。于是,党中央在榜罗镇举行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陕北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认为陕甘支队应迅速到陕北同陕北红军和红25军会合。会议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原定的战略方针,作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最后抉择。
  很快,陕甘支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下继续北上,连续突破西(安)兰(州)大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千折百回,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合适的落脚点!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陕甘根据地迅速发展为陕甘宁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和逃跑主义,胜利到达陕甘地区,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会宁,最终完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1.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