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
发布时间: 2009-12-31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3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9人,代表着全党6600多万党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1月15日,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大会报告全面回顾了十五大以来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指出: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3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贡献。报告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在深刻分析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大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报告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部署。这些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勾画了宏伟蓝图。

    1. 农业产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安庆天:深入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3.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部署
    7.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8.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9. 李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
    10. 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