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发布时间: 2009-08-21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08-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9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 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党曾在多方面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准备。19564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同年830日至912日,在北京举行了八大预备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指出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大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会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肃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反对官僚主义。大会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根据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张启华主编:《纪念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召开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胡文澜主编:《中共八大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河南大学出版1998年版。

  石仲泉等主编:《中共八大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杨胜群、陈晋主编:《五十年的回望:中共八大纪实》,三联书店2006年版。

  王双梅、谭利平主编:《刘少奇与中共八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张星星:《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5期。

  陈明显:《中共八大与反对个人崇拜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5期。

  李捷:《毛泽东与中共八大》,《纵横》1996年第7期。

  康沛竹:《中共“八大”前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韩钢:《陈云与中共八大研究述评》,《党的文献》2004年第4期。

  李林:《十年来中共八大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5期。

  林蕴晖:《中共八大与“以苏为鉴”》,《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5期。

  张金才:《试析中共八大能够制定正确路线的主要原因》,《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5期。

  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和扩大党内民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

  林炎志:《党的八大与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

  房维中:《记取历史经验,坚持稳步前进》,《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

  李捷:《中共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

  李慎明:《党的八大前后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当今中国的发展壮大》,《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

  王庭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共八大的鲜明特色》,《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6期。

  牛玉峰、黄立丰:《近三十年来中共八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丁俊萍:《中共八大前后刘少奇发展生产力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6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