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国史编年 >> 1949 >> 12月16日
斯大林与毛泽东举行会谈
发布时间: 2009-06-02    作者:    来源: 2009-06-02
  字体:(     ) 关闭窗口
[纲 文]斯大林与毛泽东举行会谈。
[目 文]下午6时,会谈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小会议厅举行。斯大林破例率领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及维辛斯基外长在厅门口站成一排迎接毛泽东,并将苏方人员一一作了介绍。双方在互致问候和寒暄后,开始正式会谈。参加会谈的有: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时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科夫【 马林科夫,时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布尔加宁【 布尔加宁,时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维辛斯基、费德林【 费德林,时任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司长。】和师哲。双方对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附录]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记录
毛泽东同志: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这段时间来恢复战前的经济水平和稳定全国的局势。解决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取决于和平的前景。因此,中共中央委托我向您,斯大林同志,了解世界和平的情况将会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以保障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这么说,中国是在为和平而战。苏联也首先致力于和平问题,虽然它实现和平已有四年。至于说中国,目前并不存在对它的直接威胁:日本还没有恢复起来,因此它没有能力准备战争;美国虽然在叫嚣战争,但它最怕打仗;欧洲被战争吓破了胆。实际上,谁也不会同中国打仗,难道金日成会打中国吗?和平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如果我们和睦相处,和平不仅可以保障5—10年或20—25年,甚至可能是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回国后,中共中央讨论了中苏之间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应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是否应该宣布保留现有的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或者宣布将来进行修改,或者现在就对它进行相应的修改。
众所周知,苏中之间是根据雅尔塔协议缔结这个条约的,该协议规定了条约中最重要的几项条款(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旅顺问题等等)。这就意味着,上述条约的缔结应该说是得到美国和英国同意的。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在小范围内决定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因为哪怕改动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因此要寻求一种可行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而在实际上修改现行条约,即形式上保留苏联在旅顺驻军的权利,但按照中国政府的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最好是根据中国方面的请求采取这样的措施。
至于中长铁路,在此情况下,考虑到中方的愿望,也可以在形式上保留,而实际上对协议的有关条款做些修改。但是,如果中国同志不满意这个设想,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毛泽东同志:中长铁路和旅顺的现有状况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仅靠中国的力量还不足以有效地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此外,中长铁路是培养中国铁路干部和工业干部的学校。斯大林同志:撤军并不意味着苏联拒绝援助中国,如果中国需要这种援助的话。问题在于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在别国的领土尤其是友好国家的领土上驻军,是完全不合适的。这样一来,任何人都可以说,如果苏军可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那为什么英国人不能在香港驻军,美国人不能在东京驻军呢?
如果双方一致同意苏军撤出旅顺,那么在国际上我们将博得好评。同时,苏军的撤出也给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以重大的帮助。所有的人都将看到,蒋介石做不到的事,共产党人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尊重民族资产阶级。
条约保障了苏联驻军旅顺的权利。但是,苏联可以不使用这个权利,而是应中国政府的请求撤出军队。当然,如果这样做不合适,那么,驻旅顺的军队可以留下2年、5年或10年,就看如何做对中国有利。别让人们以为我们想从中国逃跑。我们也可以把军队留下20年。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讨论条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议中的立场。我们应该按如何对共同的事业有利来行事。对这个问题应当考虑周到。但是,现在已经清楚的是,目前不必修改条约,正如不必匆忙从旅顺撤军一样。
是否需要周恩来前来莫斯科解决条约问题呢?
斯大林同志:这个问题您必须自己决定。可能周需要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
毛泽东同志:希望能解决苏联给中国贷款的问题。也就是说,苏联政府同中国政府签订一个三亿美元的协议。
斯大林同志:这可以做到。如果您想现在就签订协议的话,我们同意。
毛泽东同志:是的,正是现在,因为这可能会在中国引起很好的反响。与此同时,必须解决贸易问题,特别是苏联和新疆之间的贸易问题,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提供这一地区的准确的贸易业务计划。
斯大林同志:我们现在要知道中国需要哪些设备,因为我们没有备用设备,必须预先向工业部门提出申请。
毛泽东同志:在编制设备订单方面,我们感到有困难,因为工业情况我们还不清楚。
斯大林同志:希望尽快提出订单,因为设备订货在我国工业部门至少要提前一年安排下去。
毛泽东同志:我们非常想在建立空中航线方面得到苏联的帮助。
斯大林同志:我们已打算好给予这方面的援助。空中航线可以经过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我们有专家提供援助是有保证的。
毛泽东同志:在建立海军方面,我们同样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斯大林同志:可以在旅顺为中国海军培养干部。你们出人,我们出船,完成学业的中国海军干部,可以开着这些船返回中国。
毛泽东同志:国民党分子在台湾岛上建立了海军基地和空军基地。我们没有海军和空军,使人民解放军难以攻占台湾。鉴于这一点,我们的一些将领主张呼吁苏联援助,希望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或秘密部队,以便尽快解放台湾。
斯大林同志:不会不给予援助,但援助的形式需要考虑周到。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不给美国人的干预提供借口。至于参谋人员和教官,我们随时都可以提供。其他问题我们要仔细考虑。你们有空降部队吗?
毛泽东同志:有一个原国民党的空降团现在已转到我们方面来了。
斯大林同志:可以挑选一个空降连,把任务告诉他们,将他们空投到台湾,然后通过他们在岛上组织起义。
毛泽东同志:我们的部队已进抵中缅边境和中国与印度支那的边境。因此,英国和美国担心,我们的部队是要越过边境,还是到此为止。
斯大林同志:可以放出风去,说你们打算越过边界,吓唬一下帝国主义者。
毛泽东同志:某些国家,尤其是英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事上,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们认为,我们不必急于得到承认。我们必须整顿国内秩序,巩固自己的地位,尔后再同外国帝国主义者谈判这个问题。
斯大林同志:这是正确的策略。然而,不必亲自出面与英国人和美国人发生冲突。例如,如果需要对英国施加压力,那可以通过广东省与香港的冲突来做到这一点。而为了妥善解决这类冲突,毛泽东可以作为调停人出面。主要的是不要匆忙行事和避免冲突。外国银行是否仍在上海营业呢?
毛泽东同志:仍在营业。
斯大林同志:它们为谁服务呢?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外国企业服务,这些企业我们暂时还未触动。至于外国人的影响,在经济和商业领域,主要是英国人的投资;在文化教育方面,美国人占主要地位。
斯大林同志:日本企业的情况如何呢?
毛泽东同志:已将它们收归国有。
斯大林同志:海关在谁的手中?
毛泽东同志:在政府手中。
斯大林同志:必须注意海关,它通常是国家巨额收入的来源。
毛泽东同志: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我们已取得完全的成功,至于文化和经济,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摆脱外国的影响。
斯大林同志:在外国企业、银行等处,你有稽查人员和情报人员吗?
毛泽东同志:有。我们在研究和监督外国企业方面(开滦矿务总局、上海的电厂和水厂等),进行了相应的工作。
斯大林同志:必须有按照法律行事的政府稽查人员。对外国人征税必须多于中国人。钨、铝、石油的开采权在谁的手中?
毛泽东同志:在政府手中。
斯大林同志:必须发展采矿业。尤其是石油开采,可以在兰州以西至成都铺设输油管道,然后通过管道运输燃料。
毛泽东同志:我们还没有决定中国哪些地区必须首先发展——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因为我们尚不清楚和平的前景。
斯大林同志:石油、煤炭、钢铁总是需要的,不论将来是否打仗。
斯大林同志:在中国南方能否栽培橡胶树呢?
毛泽东同志: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
斯大林同志:中国有气象站吗?
毛泽东同志:没有,还没有建立。
斯大林同志:应该建立。
斯大林同志:我们想从您那里得到您的译成俄文的著作目录。
毛泽东同志:我正在审校自己的著作,它们是由各地的出版社印刷的,有很多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我打算在1950年春季以前审校完这些著作。但我希望得到苏联同志的帮助:第一,与俄语翻译一起对文稿进行加工;第二,对中文原稿进行校订。
斯大林同志:这可以做到。但是对您的著作进行校订还需要帮助吗?
毛泽东同志:需要。请您为此指派一位适当的同志,比如说,一位联共(布)中央委员。
斯大林同志:如果需要,这也可以做到。
资料来源:俄罗斯解密档案,见《近代史资料》总第96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2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