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经济史
《中国粮食政策史:1949~2008》
发布时间: 2018-01-03    作者:赵德余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  者:赵德余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6月1日 

  【内容简介】 

  赵德余著的《中国粮食政策史--1949-2008》主要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政策的制定和演变过程,对比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政策走向,研究中国粮食部门计划经济模式的建立和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进而为政策变迁的一般理论假说提供部门或行业层面的案例经验支持。本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粮食政策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即以粮食市场统购统销为代表的从市场向计划的转变阶段,这一部分主要分析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背景和过程,粮食政策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调整,以及背后的理论解释;第二阶段是1979年到2008年,即家庭承包制下的市场化改革阶段,这一部分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政策的演变过程,从价格双轨制到多重目标和策略选择的制度变化,以及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目标和主流观念。 

  【目录】 

  序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粮食部门改革的经验研究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上篇 从市场走向计划控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49—1978) 

  第一章 驾驭市场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1949—1952)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政策的多重目标 

  第三节 政策工具的探索性运用及其对市场交易关系的调整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市场调控的成效:总体的评价 

  第五节 政策经验与讨论 

  第二章 从市场到计划控制:粮食统购政策的确立(1953—1957)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1953年的粮食危机与政策决策层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决策与制定 

  第三节 对统购政策实施的价格激励功能障碍的消解:粮食市场是如何消失的? 

  第四节 粮食政策执行的合约规则变化:对市场功能的替代性制度安排 

  第五节 粮食征购政策执行过程中农民的抵制:国家的回应及对交易成本的控制 

  第六节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确立的初期效应 

  第三章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61年困难时期的再解释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困难时期的出现及其性质:测量和解释 

  第三节 1959—1961年困难时期的原因探究:一个系统的再解释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粮食政策的短暂退却及其底线(1961—1966)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困难时期对中央政策决策层粮食政策观念的影响 

  第三节 1961年之后粮食政策的退却 

  第四节 包产责任田制度的试验及其夭折:从安徽省的经验看政策退让的底线 

  第五节 粮食政策调整的积极效应及其评价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系统的强化(1966—1976)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粮食政策的制定逻辑:供需系统的不稳定性 

  第三节 公社制度下粮食政策实施的扭曲问题:市场控制、征购与储备等策略性行为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粮食生产与流通政策的效率特征 

  第五节 简要的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粮食微观生产组织的集体化与统购统销政策的耦合——对公社体制下粮食生产效率的争论与再解释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粮食微观生产组织的演变及其制度的效率特征:一个结构化的解释模式 

  第三节 公社制度的微观基础:对生产队组织的经济学解释 

  第四节 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对生产队组织的社会学解释 

  第五节 统购统销政策与公社体制下粮食产量和效率变动的比较:对理论假说的检验 

  第六节 解释公社体制下粮食生产效率的理论价值:基本命题及其推论 

  第七章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进一步解释及其理论启示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下粮食政策变革的权力与决策规则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变迁的主流观念逻辑 

  第三节 进一步讨论与理论的延伸 

  下篇 家庭承包制下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1979—2008) 

  第八章 家庭承包制下的价格双轨制:在市场与计划之间(1978—1991)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1980年之后政府主流观念的演化 

  第三节 1979—1984年期间的政府主流观念与1985年的粮食政策改革 

  第四节 价格双轨制的制度特征与社会福利分析:粮食政策的新古典主义基础 

  第五节 简要的小结 

  第九章 价格自由化改革的尝试与回归双轨制(1991—1997)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1986—1992年期间的政府主流观念与价格双轨制 

  第三节 1992—1994年期间的价格自由化改革 

  第四节 一个简要的评述 

  第十章 政策变革的路径依赖、国有部门寻租与政策失灵——1998年粮食改革的经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价值目标与效率的紧张:党的十五大之后政府主流观念的强化 

  第三节 1998年粮改政策实施的依据、方案及其经济含义:进一步讨论 

  第四节 作为政策工具与公共机构的国有粮食部门:垄断市场收购的另一种解释 

  第五节 粮食部门寻租行为的经济模型和学术文献中的论述 

  第六节 1998年粮改政策运行的实际效果、问题及其退却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一章 多重目标、政策变迁与转轨策略的选择:2001年之后的中国粮食部门改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世与党的十六大之后粮食政策的政治经济约束条件的变化 

  第三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与2004年粮食政策目标优先序的调整 

  第四节 粮食产量目标政策的实施及其决策的计量检验 

  第五节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六节 粮食订单的缔约难题及粮食产业治理的组织改进 

  第七节 2004年政策变迁的经济思想理论基础:转轨策略的政治经济学 

  第八节 简要的小结 

  第十二章 结论与评述 

  第一节 政府主流观念对粮食政策目标之决定 

  第二节 政策变迁的主流观念模型的解释与其他经典解释模式的比较 

  第三节 若干命题讨论的延伸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索引 

  后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