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的法制建设
中国社会变迁六十年的公民宪法意识
发布时间: 2015-10-23    作者:韩大元 孟凡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2014-12-17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宪法意识是公民的宪法知识、观点、理念和思想的总称。公民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民主政治、法治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社会变迁中,宪法意识构成宪法秩序内在的精神力量,它本身即是推动社会变迁,尤其是重塑社会规范性判断与价值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同时,稳定、成熟的宪法意识也是确保社会变迁良性运行的基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始终成为社会凝聚与和谐的载体与力量,这有赖于民众的宪法意识。完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关键在于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法治思维能够真正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层面成为不同群体与公民的基本价值共识。坚持宪法至上理念,以更加理性、务实而开放的心态探究宪法实施的路径和机制,才能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宪法基础。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社会变迁六十年的公民宪法意识_韩大元.pdf
  1. 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 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转型
  3. 社会变迁理论视野下的人民生活——以30年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变迁为中心
  4. 从团结型社会组织、行政型社会组织到治理型社会组织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6. 社会变迁中的台湾农村社区营造
  7.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育
  8. “大变局”与近代南昌社会变迁
  9.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工人阶级构成的变化和应对
  10.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70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