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 2018-11-12    作者:修远基金会    来源:文化纵横 2018-06-06
  字体:(     ) 关闭窗口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

  摘要:中国,通过近70年工业化的艰苦努力,以前30年的筚路蓝缕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在一个充满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体系中,使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古国完成了工业化的基本建设,完成了一个后发大国工业化的艰难使命。前30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使得中国可以实现自保并独立于外来政治、经济压力,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只有具备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支撑起复杂的工业品生产能力,才能积累复杂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才能将相对众多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结构中解放出来,使得工业产业的升级具备内生性的动力。尽管国家政策重心的调整使得中国的传统重工业企业、传统工业区域遭遇了沉重的压力,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在没有毁弃原有工业体系的条件下,完成了这个体系的市场化转型。从“工业体系”的角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可以发现有两个基本特征:计划和规划先行,一系列大型规划持续不断地在工业领域、科技领域发挥重大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增强了中国的工业制造实力和科技军事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坚持实事求是、多路径发展,并始终以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在人均收入极低的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工业结构与相对全面的工业部门,这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还包括能够与工业生产相配套的知识生产体系。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的工特业稿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