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当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
一、中共八大路线问题的研究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八大路线问题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阶级斗争惯性说。我们党长期处于阶级斗争的环境中,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习惯于阶级斗争的方式。钟廷豪认为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就是中共没有能够把握住主要矛盾、未能跳出阶级斗争圈子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在:我们还没有在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阶级斗争还缺乏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办法;对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激化缺乏思想准备;因为长期处于战争环境,处在阶级斗争的最前沿,阶级斗争的惯性作用时刻在冲击、影响党的工作。[②]张弓[③]、陈少晖[④]、沈春敏[⑤]、谭双泉[⑥]等学者也持此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答案最先为研究者所注意,但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做出更加深入而有说服力的研究却有待于学术界的进一步努力。
第二,反右派运动扩大化说。郭德宏和沙健孙等人基本继承了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提出的观点[⑦]。郭德宏指出,党的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坚持下去的直接原因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和波匈事件的发生,使毛泽东等人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还是主要矛盾,从而很快改变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⑧]沙健孙等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指出:“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⑨]该种观点从寻找直接原因的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却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第三,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保证机制。张弓指出,由于党内民主生活和国家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加之后来林彪等有意地宣扬个人崇拜,使人民和党员的应有权利得不到充分行使。党的领导人和领导机构实际上处于难于受监督和约束的地位,严重妨碍了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⑩]钟廷豪指出:“由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一个接一个伟大胜利形势下,党内滋生起一种骄傲自满情绪,尤其是党的主要领导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逐步发展到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从而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同时,也难以使八大正确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11]持此种观点的还有张金才[12]和谢春涛[13]等学者,研究者从机制和制度的角度入手使问题的研究大大深入,值得关注。
第四,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结构单一,导致在执行八大路线时缺乏组织保障,这也是八大路线容易中断的原因之一。有学者对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成员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知识结构、阶级出身、个性心理、思维方式和领导工作方式等,都与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因而不可避免地在贯彻执行八大路线的过程中受到种种干扰,从而导致八大路线中断。[14]该观点脱离了当时的客观背景,有求全责备之嫌。
第五,国际局势的影响。张星星认为,“苏共全盘否定斯大林,放弃了列宁主义原则,特别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时认为‘东欧一些国家的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这很危险。”并进一步指出,“苏共‘丢刀子’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成为促使中共把传统的阶级斗争经验绝对、教条化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国际环境的影响下,中共传统革命经验的历史惯性冲击力变得更加强大不可抗拒了。”[15]还有的学者认为,除了苏共二十大给中共八大造成的消极影响外,国际上的波匈事件和国内由此产生的动荡局而,使中共在政治上做出了过敏反应,结果导致了党的主要领导人改变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16]外因固然是事物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研究问题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
上述观点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广度,同时也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