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反右派斗争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9-05    作者:魏继昆 谈家水    来源:国史网 2009-09-05
  字体:(     ) 关闭窗口

  2)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沉痛教训。

  不少学者对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教训作了具体总结。如赵社民认为,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发扬党内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正常进行;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后,思想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不能采取群众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34]王德新强调:必须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的正确路线要坚持不动摇;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35]

  5.关于反右派斗争的历史评价及其理论思考。

  19806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人士中的右派复查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全盘否定反右派斗争的观点是“错误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应该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36]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反右派斗争也做出了相同的结论。[37]不过有的学者认为,正确认识反右派斗争的关键,首先是有没有右派?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根据说,没有资产阶级右派分子[38]。反右派斗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没有必要性可言,因为“直到反右派斗争开始时,也并没有什么资产阶级猖狂进攻需要‘打退’。”[39]

  许多学者还对反右派理论进行了思考。操国胜认为,毛泽东较完整地提出了反右理论并以此指导了各地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其反右斗争理论基本点是:资产阶级右派就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反动派、反革命派;反右斗争的性质主要是政治斗争,同时又是思想斗争;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是对抗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单有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行的,也是不巩固的;共产党在一些领域尚未建立领导权,有些则不巩固;一个相当数量的人们思想动摇于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因而必须进行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也指出,这些论点及理论的提出乃来自毛泽东对当时国内政治状况和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人们思想状况的误判。[40]

  王东通过对领导者的讲话、文稿及其中央文件等的梳理后认为,反右派斗争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并且从前提、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方法和策略等方面揭示了反右派斗争理论基本点和主要内容。[41]笔者认为,从理论上探究反右派斗争问题是很有见地的。

  魏继昆,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谈家水,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5级博士生 

  

  


  []丁抒:《阳谋——“反右”前后(修订本)》,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臻善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09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833

  []朱地:《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331

  []孙其明:《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整风运动——一论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史略、许卿卿:《毛泽东与一九五七年整风反右》《党的文献》1991年第5期。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5页。

  []孙其明:《从整风转向反右原因何在——二论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5页。

  []朱地:《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王建郎等译,上海出版社1990年版,268页。

  [11]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845

  [1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619——622

  [13]陈雪薇:《1957年反右派斗争》,《新中国要事述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14]王德新:《试析反右派扩大化错误的原因》《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5]沉扬:《论一九五七年》,《青年论坛》1985年第2期。

  [16]朱地:《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3

  [17]赵社民:《“指标现象”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3期。

  [18]《伟大的历史文献》,红旗出版社1981年版,第140——141页。

  [19]李青:《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的起因和教训》,《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6期。

  [20]师春苗:《五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与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关系》,《广东党史》2002年第6期。

  [2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5页。

  [2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页。

  [23]李锐:《毛泽东的早年和晚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0页。

  [24]从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3页。

  [25]萧永宏:《反右扩大化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异常发展》,《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26]赵社民:《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和教训》,《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7]从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3页。

  [28]朱凯:《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精神史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253页。

  [29]赵社民:《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和教训》,《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期。

  [30]宋荐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山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

  [31](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田松年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32](英)纳拉纳拉扬·达斯:《中国的反右运动》,欣文、唐明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40页。

  [33]默尔·戈德曼:《党与知识分子》,(美)《剑桥中国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8页。

  [34]赵社民:《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和教训》,《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5]王德新《略论反右派斗争与八大路线的中断》,《昌维师专学报》2001年第6期。

  [36]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人士中的右派复查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04/content_2547241.htm

  [3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5页。

  [38]金春明:《建国后三十三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8101页。

  [39]黎澍:《毛泽东与“百家争鸣”》,《书林》1989年第2期。

  [40]操国胜:《关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几个问题》,《池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41]王东:《反右派斗争理论之反思》,《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6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