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关于“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研究成果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专著。①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性质的判定,深入研究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与惨痛教训。“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金春明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海内外研究资料,概括出了10种观点,吴超也撰文系统梳理了关于“文化大革命”起源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②党内健康力量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和斗争,一直受到学者们较多关注,认为党内健康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根基的存在,成为最终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重要基础。将“文化大革命”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有学者指出,尽管“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工作造成严重干扰和巨大破坏,但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③针对海外出现的所谓“两个文革”说,国内学者指出,“文化大革命”只有一个,就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有亿万群众参加的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殊政治运动,“两个文革说”是不顾史实的主观想象,违反了基本史实。④
8.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新时期以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历史地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全会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新时期的开端,研究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全会之前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标志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确立了邓小平的核心领导地位,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全会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关于邓小平“主题报告”的起草过程,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主要涉及胡乔木、于光远在该文起草中发挥的作用。⑤有的学者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新时期的起点存有疑虑,认为把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放在新时期以外而与“文化大革命”相联系,未必妥当。⑥
9.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期间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立即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引起强烈反响,兴起了学习、研究和宣传的热潮。在近年的研究和宣传中主要形成了以下认识:南方谈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方谈话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等重要观点,为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最终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起了决定性作用;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终卷篇,可以说是全书的纲领和总结,成为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研究,将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继续深入下去。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②金春明:《文革起因,众说纭纭》,《党史文汇》1995年第3期;吴超:《“文化大革命”起源研究述评》,《北京党史》2008年第3期。
③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
④刘志男:《“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研究座谈会概述》,《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金春明:《“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2期。
⑤韩钢:《一份邓小平珍贵手稿的发现》,《百年潮》1997年第4期;朱佳木:《胡乔木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胡乔木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程中原:《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主题报告”的形成过程》,《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6期。
⑥参见徐永军《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党的文献》2003年第2期;李正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
⑦参见郭思敏、王颖《邓小平南方谈话研究述评》,《邓小平研究述评》,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