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梦 >> 专家解读
用中国精神凝心聚力
发布时间: 2013-08-27    作者:吴潜涛 李忠军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8-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民族精神是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时代精神是发展创新的时代反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国家精神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阐明了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家精神,既包括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也包括民族国家基于不同时代境遇和发展状况所形成的时代精神。前者是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后者是发展创新的时代反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国家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精神,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在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精神处于核心地位。团结统一精神是爱国主义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上的集中体现。只有坚持祖国统一和促进全国人民大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成员才能获得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爱好和平精神是爱国主义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基本原则。只有保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这些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时代精神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是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同中华民族精神一样,时代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基本构成元素,它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精神。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有机融合于中国精神之中。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离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就寻找不到现实的民族承载体,就会丧失应有的民族特色,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便无从谈起;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离开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就难以及时地从火热的时代实践中吸取鲜活的发展力量,就会失去时代价值,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同样也无从谈起。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精神作为反映时代境遇和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体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客观实践之中,彰显出鲜明的时代风格。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它存在于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它激励人们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奋力自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奋进。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1. 时代呼唤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艺术
    2.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3. 用中国声音讲中国精神
    4. 人民形象 中国精神
    5. 中国精神铸就文艺灵魂
    6. 文艺要弘扬中国精神
    7. 用中国精神为文艺筑脊铸魂
    8. 李心峰:“中国精神”是篇大文章
    9. 努力塑造具有中国精神的军人形象
    10. 繁荣民间文艺 弘扬中国精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