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 史家评议 >> 政治
许尔君: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 2017-12-18    作者:许尔君    来源: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类的政治发展总是遵循着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神秘走向透明,从集权走向分权,从管制走向服务,从统治走向治理这样的规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政治理念的提出,既是顺应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总结和升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全党做出的战略抉择,高扬现代化精神、发展现代化理论、运用现代化思维、创新现代化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阐述,不断丰富和完善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思想。同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总布局的架构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而迈出了坚实步伐。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1]2014年2月17日,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还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虽然有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纵观世界,各国各有其治理体系,而各国治理能力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甚至同一个国家在同一种治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提。”[2]2014年10月13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3]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论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和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解决好的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展示了我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决心。它不仅是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指导,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学习习近平同志有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理论,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坚实的理论指导,更是强有力的推进器。 

  一、完善发展中国特色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宏观世界历史为背景,以创新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彰显当代中国元素和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立场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度价值是“始终指向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制度包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制度绩效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4]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5]2013年1月1日,他在《求是》杂志发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进一步阐释“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2014年2月17日,他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7]任何制度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发展的、前进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二、推进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面对世情、国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改革方案还是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利益相关性、复杂性都不亚于以往任何时期。在这个世界经济治理格局大变革的时代和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8]2014年2月17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9]2015年1月5日,他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文中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10]我们只有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拥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治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加强和创新国家治理水平,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更好满足人民新的期待 

  天底之下,民字为大;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在于人民。只有做到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巩固执政地位。而巩固执政地位的目的,又在于更好地执政为民。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就是说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地位,始终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将无法保证党执政的稳固性和长期性。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新的期待,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2015年1月1日,他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12]为了表示“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他指出“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13]今天,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也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责任为“灵魂”,以落实为“生命”,带着感情,带着期待,多听群众的声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现实要求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把群众的诉求融入今后的发展思路,把群众的力量汇入实际行动,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四、全力助推法治中国进程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国家的基本义务,就是要依法并通过法治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进程,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依法治国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方法。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14]2014年1月7日,他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15]2014年9月5日,他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6]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和路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一言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只有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才有可能得到平等执行,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显,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 

  五、不断加大反腐工作力度 

  “腐败”一词是用于描述肌体死亡状况的,想一想腐烂的动物尸体、腐烂发黑的果梨,是不是特别的恶心。在人类社会中,统治集团和官员贪污受贿、权钱交易、骄奢淫逸,欺压百姓……是国家和社会的腐败现象,如果这些腐败现象不清除,这个国家和社会就会像腐败的尸体果梨一样,除了做肥料、被掩埋,毫无价值。腐败是和权力相结合的,腐败现象也往往出在权力集团和部门及个人。反腐的实质是限制权力的滥用和权力使用的阳光化。反腐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要保证,它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新的高度。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他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7]2013年4月19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18]2014年10月16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二〇一四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中指出“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权力寻租,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形成利益集团,挑战党的领导。我们惩治腐败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惩治这一手始终不能软。”[19]当前,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的形势,我们迫切需要把习近平同志的反腐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找到科学、有效的打击腐败的办法。 

  六、积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0]积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排除、克服、革掉生产力得以发挥发展的阻力、束缚、桎梏,为生产力的发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是联结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关键点,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连接点,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才能完成国家从“统治”到“治理”的变革,才能推动国家治理从不完善到完善、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生产力就会获得生机和活力,实现蓬勃发展。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受益者,而人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推动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就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最根本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出来。矢志不渝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对创造富强、民主、文明、法治、包容、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跨世纪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和障碍,为经济发展增添更大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七、努力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执政党,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之中,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自身事务,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党和政府作为治国理政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应珍惜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努力将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执政活动的出发点。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2]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2013年2月28日,他在《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服务人民这一中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把为人民服务的动机,同给人民带来实惠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八、着力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从制度取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定向导航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国家治理对公民个体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述三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从制度整合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凝心聚力的功能。中国目前国家治理的最大缺陷在于制度以及制度体系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制度或者制度体系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治理成本,降低了国家治理能力,严重削弱了国家治理的效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制度的整合提供了价值共识,它所具有的凝心聚力功能,能从思想认知、精神价值上为消除制度碎片提供公认的标准和强大动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3]2014年5月30日,他《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时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24]2014年2月24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用社会主义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思想合力,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激励干部群众争做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加大建设强大现代国防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的要求和呼声在上升,但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的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滋长,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频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国际军事竞争依然激烈,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我国虽然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平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强大,必须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来保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加深,保障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范围越来越宽、领域越来越广、责任越来越大,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多国际安全责任的呼声和期待也越来越高。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不可避免要有日益现代化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是历史的自然逻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建设强大现代国防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2年12月8日至10日,他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5]2013年7月29日,他到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26]2014年3月11日,他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27]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国防现代化的系列讲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 

  十、充分彰显中华民族气派 

  “中国民族气派”这个语汇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是民族魂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综合特征,是一种源于中国人内心的大气和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酿造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铸就了实现中国梦所需的“民族魂”,也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国魂和气派。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气派。只有用国魂和气派才能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聚中国人的心。只有具有中国魂、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之林。培育弘扬以中华民族气派为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基本共识,更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8]2013年6月7日,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庄园峰会”的第一场会晤时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9]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他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0]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人类社会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我们国家正处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伟大的时代,激发着我们奋进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作为发展目标、方向,瞄准发展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努力熔铸具有当代中华民族时代风骨的新气派,塑造具有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象,为坚定不移地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7月2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22/c1024-24433227.html。 

  [3]《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 

  [4]《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7月30日。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年11月19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9/c64094-19615995.html。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2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2/17/c_126147830.htm。 

  [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2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2/17/c_126147830.htm。 

  [10]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11]中国新闻网,2012年11月15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1-15/4331085.shtml。 

  [12]习近平:《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 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法制日报》2015年1月1日。 

  [13]新华网,2015年1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03/c_1113857022_3.htm。 

  [14]习近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中国新闻网,2012年12月4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04/4382117.shtml。 

  [15]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17/c40531-25852773.html。 

  [1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9月5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06/c64093-25615123.html。 

  [17]新华网,2013年1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1/23/c_132121768.htm。 

  [18]人民网,2015年1月12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12/c1001-26365739.html。 

  [19]人民网,2015年1月2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n/2015/0122/c392503-26433662.html。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2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22]《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23]中央政府门户网,2014年5月5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24]人民政协网,2014年5月31日,http://www.rmzxb.com.cn/c/2014-05-31/333127.shtml。 

  [25]新华网,2012年12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2/12/c_114003822.htm。 

  [26]新华网,2013年7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9/c_116729110.htm。 

  [27]人民网,2014年3月11日,http://npc.people.com.cn/n/2014/0311/c376899-24606149.html。 

  [28]《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29]《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9日。 

  [30]人民网,2014年11月30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1130/c64094-26119225.html。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