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 史家评议 >> 要总结历史经验
张新华:从习近平的党史观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 2017-12-18    作者:张新华    来源: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历史不能割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植根于党的历史实践中,在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基础上不断探索而最终形成和发展的。虚无、歪曲、丑化党的历史必将影响、动摇、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将怀疑、消解、否定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尤其是中共党史观,用科学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历史的学习,并就此做了多次重要讲话。例如,2010年7月21日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班式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6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2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等。 

  上述讲话的一个重要之点在于,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渗透了深厚的历史感,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中央党史研究室撰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1],权威地表述了习近平的党史观。即:(1)认真总结党的历史。(2)科学对待党的历史。(3)重视学习党的历史。(4)善于运用党的历史。本文仅就习近平党史观中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观点略加论述。 

  一、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在2013年中央党校春季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2] 

  这里,习近平把党史、国史紧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之后,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通识”教育之一,凸显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极端重要性,凸显了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极端重要性。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一个方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与教育,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所谓主题和主线,在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所谓主流和本质,在于九十多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的提出,为科学认识党的光辉历史、正确评价党的伟大功绩、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坚定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有力回击了以攻击党的历史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党的领导的历史合法性的种种企图。 

  二、正确认识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 

  2013年1月,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科学评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两个阶段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对于厘清和回答一些错误认识和肆意歪曲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针对性。 

  正确认识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认知与判断,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更不能歪曲历史。所以,正确认识两个三十年,关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坚决捍卫,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科学继承,更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正确坚守。 

  概括起来,前三十年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国际环境。后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巨大的历史超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支撑,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等方面的重大贡献。六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是我国的社会基本制度、国家核心领导力量、意识形态指导思想、执政党宗旨与最终奋斗目标。所以,“接力探索”是两个三十年之间历史联系的科学结论。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借用“接力探索”这一表述,以科学揭示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历史联系,其实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 

  1960年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一文中提到,以1956年《论十大关系》为开端,我们“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4];1982年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的时代命题。随后,从江泽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胡锦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习近平“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来之不易。所以,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深刻地指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割裂两个三十年,关涉中国道路的历史根基、现实依据和未来走向,中国道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并予以理直气壮的回应。 

  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两个三十年统一起来加以评述,指出:“65年来,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65年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身体力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这一新的表述,构成了“接力探索”丰富的历史内容。 

  三、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自他去世以来,他的继任者对他的评价既涉及对历史的科学评判,也涉及在历史的继承中怎样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行,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这种认识、考量和思考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去世后对他的评价,具有开创性的而且正确的评价首先是邓小平。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的评价集中体现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首先,在思想方法上,历史决议强调:“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功劳归于革命的领袖们,但也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7]这一合乎历史事实的判断为新时期正确评价毛泽东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路径。其次,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了权威性的界定。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8]这一表述构成了新时期党对毛泽东同志评价的基调。这四个称谓从不同角度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关于毛泽东思想,决议描述了它的科学体系,指出其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9]再次,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历史决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决议指出:“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10]这段表述中,“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最为关键,可以说是历史决议的核心。在近三十多年国内国际的发展变化、思想纷争中,中国道路得以开辟且“风景这边独好”,很大程度得益于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正确评价,避免了改名换姓的曲折与邪路,也避免了僵化保守的封闭与老路。 

  历史决议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决议指出:“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11]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凡是派”的影响逐渐衰微,但“否定派”的言论近三十年来却时有所闻,尤其在互联网上表现为甚嚣尘上。可以预计,同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将会持续下去。 

  198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90周年。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以毛泽东同时代人的独特身份做了充满特殊情感的讲话。讲话给毛泽东新添了一个称谓,即“毛泽东同志就是我们国家这一百多年中最伟大、最卓越的人物。”[12]强调“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毛泽东同志的科学思想和革命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13]胡耀邦在讲话中对毛泽东的精神风范做了生动的描述。讲话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时代,他在戎马倥偬之中,孜孜不倦,勤于调查,勤于读书,勤于思考,从不放松向人民、向社会、向前人寻求知识。”[14]这里提及的“三个勤于”“三个向”既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毛泽东得以成功的原因,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时全党所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和态度,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江泽民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江泽民给毛泽东也新增了一个称谓,即“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15]联系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苦难辉煌,这一评价毛泽东当之无愧。江泽民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及其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讲话指出:“从近几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中可以更加清楚、更加深刻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独立自主,不倦地探索适合自己情况的道路,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自强自立、不依附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多么重大的作用!”[16]江泽民曾说过“事非经过不知难”。联系其时“国际风云的变幻”,江泽民的上述评价和感慨具有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感。 

  新世纪伊始,迎来了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讲话中对毛泽东又有一个新的称谓,即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17]。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18]这些表述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看,对毛泽东的评价逐渐聚焦到“基本制度”准备、“理论和实践基础”、“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经验”几个方面。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都关注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怎样评价毛泽东,将其看成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风向标。在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不负众望,把坚定的党性立场和求是的科学精神融为一体,以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和理性态度交出了一张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在历史决议、前几任总书记纪念毛泽东诞辰讲话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再新加了一个称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19]。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较早地提出了“中国化”的问题。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历史渊源。至此,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的最新表述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讲话在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丰功伟绩、光辉一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群体给予科学的评说,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20]这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及其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群体具有新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论后来也体现在201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价之中。 

  针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21]据此,讲话提出了“六个不能”的认识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的郑重态度。“六个不能”中涉及历史评价的重要因素有:历史条件、历史过程、历史规律,历史必然性、历史偶然性,历史顺境、历史逆境。这七个历史方面的判断为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和认识路径。习近平特别告诫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22]这才是对待历史人物郑重而科学的态度。 

  四、结语 

  贯穿上述三个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习近平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批判。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每每打着“重新评价”和“还原历史”为旗号,攻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所谓“历史真相”来质疑、削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从杜撰的历史依据和虚幻的逻辑前提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在现实政治中的执政地位,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习近平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习近平总书记众多关于党史、国史、历史的重要讲话中,不难看出,涉及的历史关键词有:历史思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历史智慧;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史任务、历史人物;历史功绩;历史教材;历史条件、历史过程;历史规律;历史必然性、历史偶然性;历史顺境、历史逆境;等等。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党史、国史和历史的认知与判断、学习与研究。涉及的历史参照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建国以来六十多年,建党以来九十多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社会主义思潮五百多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等等。这一系列历史参照,为我们正确回答党内外、国内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坚实的信念支撑。 

  从习近平总书记众多关于党史、国史、历史的重要讲话中,不难看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对党的历史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的把握中,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性和自豪感;正确认识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在迎接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认同感,从而在历史认知中进一步坚持“三大自信”,沿着中国道路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既重点突出又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23]这短短三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传承、现实的奋斗、未来的追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习近平的话来说,就是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 

  [2]《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23页。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6]《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日。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1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12]《最好的怀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人民日报》1983年12月26日。 

  [13]《最好的怀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人民日报》1983年12月26日。 

  [14]《最好的怀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人民日报》1983年12月26日。 

  [15]《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12月27日。 

  [16]《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12月27日。 

  [17]《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 

  [18]《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 

  [1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2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2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2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2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