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说抗战
专题报道: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旗帜
发布时间: 2015-09-14    作者:    来源:半月谈 2015-09-12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8月29日,游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抗战重塑民族精神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时刻,回看那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胜利,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有山河破碎、同胞罹难的伤痛,也有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的壮烈,更有气壮河山、辉耀历史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体会其内涵,接受其洗礼,激扬斗志,鼓舞干劲,团结一致向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回顾近代历史,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来形容中国屡遭列强欺凌的惨状一点也不为过:晚清统治者的腐朽统治和闭关锁国,使中国一步步滑向衰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宣告了古代中国辉煌历史的终结。 

  从鸦片战争到后来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历次战争虽均有抵抗,却都以失败告终。列强的一次次入侵、不平等条约的接连签订,让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遭受沉重打击,东方雄狮沉睡于漫漫长夜。 

  “到抗战前,中华民族可以说已处于一种分裂状态,政府和人民、不同利益集团、中央和地方势力以及不同阶层之间,都存在尖锐的矛盾。”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荣维木说,这种状态下,中华民族缺少一种民族凝聚力,被视作“一盘散沙”。日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当亡国奴还是奋不顾身反抗侵略,是每个中华儿女当时必须面对的抉择。”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国逼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但也恰恰是在绝境之下,中华民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这种觉醒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也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 

  抗日战争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全面的全民族的抵抗侵略的斗争。在那个抗日救亡的悲壮时期,“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的愤怒、血气、斗志像火山一样爆发。“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中国人民淬炼出一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荣维木说,概括起来说,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源于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具体显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 

  升华中华民族精神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本已经高度工业化,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1937年,日本钢产量为635万吨,而中国只有55.6万吨。日本拥有完备的军事工业和国防动员体系,军队装备在当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而中国差距巨大,军队的装备是“万国牌”,主战装备几乎全部靠进口。两国强弱分明,使得日军猖狂至极,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亡国灭种危机,抗日救国成为社会各界团结起来的思想共识,成为中华儿女凝聚起来的精神旗帜。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在北平,长辛店的工人组织战地服务团,担任救护工作,还运来铁轨、枕木、麻袋等修筑防御工事,协助第29军固守宛平城;在上海,妇女团体开办救护训练班,一个月内训练妇女达1200多人,分配到各个伤兵医院做护理工作。不仅如此,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也积极参加抗战,为支援祖国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百壮士”……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的抗日将领和数不胜数的英雄群体。为了守卫山河,保护父老乡亲,他们舍生忘死,展现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纵观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民族的英雄气概、军队的战斗精神、军人的血性骨气,在抗日战争中得到最大迸发,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说,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大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用热血和生命铸成了中华民族打不烂、压不垮的脊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英雄气概。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日本宣告投降,抗战持续时间长达14年,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没有必胜的信念,艰苦卓绝的抗战不可能坚持这么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副校长夏春涛说。 

  “‘三光’政策吓不倒,极端困难压不垮。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难关,西南联大在敌机轰炸中传承科学文化。”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说,“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就像歌里唱的,中国大地上胜利的希望从未熄灭。抗战精神是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扎根于全民心间。它有多厚重、多宏伟,抗战的力量就有多强大。 

  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引领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谢春涛说,无论是发出全民族抗战号召,推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确定持久战方针、创造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将民族大义摆在首要位置,以身作则,甘于奉献,敢于牺牲。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后,面对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的诱降方针,以及国民党愈演愈烈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在各抗日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实行三三制政权和减租减息等政策,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认为,可以说,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得以建立和坚持下来。 

  “抗日战争,是攸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殊死决战,也是检验当时中国各党派和政治集团的试金石。”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说,决定这场战争走向、进程和结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紧要的,就是解决动员组织、力量聚合、战略指导、战略布局、发展方向这五个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其根本作用正体现于此。 

  “不仅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力量、激发民众爱国情怀,在反映民族气节、彰显英雄气概等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也做出了表率。”谢春涛说。 

  曲爱国说,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到底与推进民主进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融为一体,把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建成了持久抗战的巩固基地和社会发展的示范新区,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本刊记者 何晏 郑明达) 

  8月28日,93岁的八路军115师抗战老兵雷铭奇在山东省美术馆参观抗战纪念特展 

  世界文明的中国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体现在中国战场成功配合反法西斯盟国实现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而且中国的抗战精神与世界反法西斯精神具有共通之处,中国抗战精神丰富并扩展了世界反法西斯精神的内容,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联合精神一以贯之 

  自“九一八事变”始,日本侵华逐步升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有识之士形成共识:必须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捐弃前嫌,促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抗战期间,中国始终坚持全民族持久抗战,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沿,推动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成为反法西斯国家最终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石。中国不仅积极倡导并有力推动了同盟的建立,而且维护了同盟的完整和持久存在。 

  无论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者关注的焦点都在于“联合”。战争在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使人类反思如何规避类似灾难重演。战后世界和平难以凭借一国之力来维护。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建立某种形式的普遍安全制度,通过新的国际组织,联合积极力量防止战争、维护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成功创建了联合国,将他们在战时的合作延续至战后。大国合作成为联合国生命力的源泉。联合国的建立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70年来,联合国在和平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所彰显的“联合”的力量正是源于对二战宝贵经验的提炼。 

  独立精神普惠世界 

  鸦片战争后,中国徘徊在国际舞台的边缘地带,志士仁人上下求索救国图存之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一方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以及中国战场对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作为有着被殖民经历的大国,中国对世界非殖民化进程和民族民主运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独到见解。旧金山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议,在联合国宪章有关托管制度的章节中,对托管地的未来前途需在“自治”之外加上“独立”的字样,对非自治领土也应加上有关“独立”的内容。中国提案遭到了英美法代表的激烈反对。但最后由于中国的坚持,“独立”两字被列入联合国宪章阐述托管制度目的的条文中。 

  中国在改善了国际地位后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顺应了历史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潮流。 

  守护正义保护人权 

  中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凭借顽强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牺牲,人员伤亡达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的比价,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 

  中国抗战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日本法西斯的奴役。鉴于战争期间一些法西斯国家粗暴践踏国际法,推行种族灭绝政策,无视基本人权的行径,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致力于保护人权的法律体系的构建。 

  早在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和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盟国便将尊重人权作为战争的目的,指出为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为保全他们本国和其他国家中的人权和正义起见,完全战胜敌国,非常重要。联合国的成立更将尊重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男女平等写进了宪章,把促进人权的国际合作纳入联合国的活动范围。 

  构建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法律体系,源于对战争的反思,亦是对于人类整体福祉的关照,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推动。 

  中国抗战精神和世界反法西斯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需要铭记抗战历史、发扬抗战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世界文明。(作者 刘晓莉) 

  8月24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观众参观“为了和平的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 

  民族复兴,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固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70年来,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砥砺奋进。专家表示,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虽不是血与火的生死之战,但也是艰与险的兴衰之战,需要全民族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起更加强大的中国精神,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中国力量。 

  “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说,今天,我们引领的是一个与世界联系空前紧密的新兴大国,治理的是一个充满希望同时也矛盾叠加的转型社会,摆在面前的是一道道改革发展的攻坚课题。 

  “忧患意识就是不对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居安思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进则退,只有通过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才能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 

  在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中、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光环下,一些党员干部容易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忽略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不够靠前的状况,轻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罔顾繁荣背后的“不测之忧”。忧患意识应成为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 

  专家表示,在忧患中清醒面对现实,在忧患中探索改革创新,在忧患中体验人民疾苦,在忧患中敢于担当使命,我们才能不断激发攻坚克难的力量。 

  “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不愿意奋斗、不愿意奉献?因为很多人安逸生活过久了,忘掉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强大的原因是什么,不断前进的深层支撑是什么。”辛鸣说,这种原因和支撑就是,在战争年代勇于牺牲、在和平年代勇于奉献和奋斗的精神。 

  辛鸣表示,我们要给大家讲清楚奉献、牺牲、胜利的历史辩证法,而不是简单要求大家做什么。把道理讲清楚以后,任何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都会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的奋斗和奉献之路。尤其是作为领路人的党员干部群体,更应引导他们扪心自问、反躬自省:与抛头颅、洒热血,领导人民艰苦抗日的革命先辈相比,奋斗精神怎么样?奉献精神怎么样?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没有为国家为人民勤勤恳恳无私付出的精神境界? 

  “过去30年中国经济会有如此高速的增长,是我们中国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辛鸣说,现在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是因为搭了世界发展的快车,是因为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但能不能抓住战略机遇期,关键还是看干没干事,怎么干事,干了多少事。 

  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核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民对国家最深厚的感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追求,以此不断强化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地域中华儿女对国家的责任,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巩固民族大团结,就会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专家表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就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发展繁荣相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联系,就是让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 

  “民族凝聚力一般在两种时候最容易显现。”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荣维木强调,一是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会同仇敌忾,奋起抗争。二是当一个民族在复兴道路上大步迈进的时候,民族成员利益高度一致,民族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所以,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是第一要务。我们现在的反腐就是要解决党的建设的问题。反腐倡廉是关乎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只有做到有腐必反,才能使得我们的党,使得领导国家的核心力量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张海鹏说,我们要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个百年”任务的完成,共同努力奋斗。他说,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一部分人的复兴,所以我们必须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底是文明的复兴,是文明的崛起,没有文明的复兴不是真正的复兴。”宋月红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本刊记者 何晏 郑明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