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建党95周年 >> 专家评论
吴超:在总结中国经验中开拓中国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 2016-09-23    作者:吴超    来源:国史网 2016-07-25
  字体:(     ) 关闭窗口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笔谈  

  [编者按]2016年7月5日,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学会党领导政治建设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术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广阔视角来认识和总结,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95年辉煌业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地位,并把总结历史经验和继续开拓前进结合起来,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七一”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将学术座谈会的部分书面发言摘登如下。   

  ——习近平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思想和科学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吴超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前进的,不忘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七一”重要讲话从八个方面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此次讲话的主题,是一条贯穿于讲话的红线,也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前进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中都蕴含着对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总结中国经验中开拓中国发展道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一、继承和发展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 

  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94页。)。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就是一部不断积累经验、创造经验、总结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对党史、国史、历史的学习,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加强历史认知和学习,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已经进行的32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直接谈论到“历史经验”的就有7次。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频繁使用历史经验、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强调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1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这两个“一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利器。习近平指出:“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章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人民日报》2011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每逢关键时期、每逢重大事件或遇重大难题,都会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内容、确立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总结历史经验过程当中,还形成了一整套认识、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原则与方法,更在总结历史经验过程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 

  二、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1.在总结经验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多次从总结历史的角度深入阐发道路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2.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每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都与历史经验的总结休戚相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深化认识,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把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实现中国梦的实践。 

  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再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一条不断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思索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完善、深化的实践之路,也是一条不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再把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 

  3.在总结经验中,完善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同时也从历史经验中寻找智慧和答案,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答案。“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正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都是在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成败得失,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制定了我国现行宪法”,回顾中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认为,“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是因为“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4.在总结经验中,丰富治国理政的实践 

  在中华民族更加接近伟大复兴这个梦想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不断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有益启示,把总结经验与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制定符合新的情况和特点的重大方针政策。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1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例如古代主张民为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三、全面、系统、贯通地总结人类文明的历史经验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习近平认为,“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 

  1.总结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经验 

  总结中华民族历史经验要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史、创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获得历史规律的认识和启示。习近平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要珍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94页。) 

  2.重视各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总结历史经验必须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重视各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指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因此“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因文明交流互鉴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习近平指出,“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3.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 

  总结历史经验决不能回避问题和教训,应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习近平指出:“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经历过不少失误和挫折,最难能可贵的是敢于公开承认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习近平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93 ~ 694页。)习近平多次强调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性,比如,“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成败得失”,制定了我国现行宪法;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 

  四、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正确地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必须有正确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那么,以什么样的观点、方法观察和研究历史呢?习近平强调了这样几个方面: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总结历史经验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把握现实要求,解决现实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2.着眼现实和未来,揭示规律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中获得历史的智慧,以此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习近平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94页。)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 

  3.科学分析,批判、继承和发扬 

  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4.坚持学习、总结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把学习党史、国史,提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的高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当前,要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实践探索创新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十八大以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飞跃。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五、做好史学研究工作,交出优异的答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的“七一”重要讲话最后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史学研究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也希望能够在对历史的学习研究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责任编辑:杨文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