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致信祝贺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 >> 学者热议
宋月红: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3-02    作者:宋月红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3-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 

  [编者按]2022年12月8日,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事业繁荣发展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学会全体同志、向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宣读了贺信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高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先后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肯定国史学会成立30年来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新时代新中国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中国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切实将贺信精神落实到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全领域各环节,推动新中国史事业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学者撰写了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繁荣发展

宋月红  

  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同时是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在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明这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规律性认识,主要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是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史研究工作者必将在贺信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快构建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开创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修史、资政、育人、护国,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新中国史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的主题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标志着新中国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史不仅要记载和展现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及其地位与意义,而且要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是从哪里来的,具有哪些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要发展到哪里去。新中国史发展到哪里,新中国史研究就要推进到哪里,并且要以重若千钧的史笔,真实、立体、全面地记述和编写好新中国史。

  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史是正在发展着的历史,昨天、今天和明天是无缝对接在一起的。党的二十大在大会的主题中宣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并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都从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中标示了新中国史发展所处阶段和基本走向。为此,新中国史研究既要从对象与内涵上阐述这一历史发展走向的基础、背景和条件,包括思想理论指导、制度体系、实践成就、基本经验和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等,讲清楚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又要从价值与意义上阐明其历史地位、理论逻辑、深远影响和新的实践要求,以此引领对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和发展进程的研究,从中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彰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性和实践规律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标志新中国发展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大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基础上,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是新时代的开创,也是新中国史的最新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新中国史研究既要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高度,集中围绕新时代十年的党情、国情和世情,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相结合上,从大历史观和历史发展大势上,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贯通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之中,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阐明其历史地位和里程碑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史从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推动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发展,开启了中国、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再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继而在此基础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历史发展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推进和拓展的发展脉络和实践方式。那么,新中国史研究就需要根据这一历史发展进程、成就与经验,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基本内涵、本质要求、鲜明特色,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充分彰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牢牢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新中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史。这是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赓续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创业、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史,是中国人民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当代史,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意义重大而深远。与旧中国的历史相比较,新中国史之“新”,既在于其起始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在于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在于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史研究就是要研究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建设、发展及其规律,深刻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牢把握贯穿其历史发展之中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中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战略格局、实践发展和前景趋势的鲜明底色、深刻蕴涵和集中表现,具体而生动展现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关于这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总课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不仅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为创建新中国而探索和创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创和发展,继往开来、接续奋斗,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特色。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新中国史的主题概括起来,就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中国史的主线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广泛而深入展开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和基础性、必要性的实现条件、领域与路径。新中国史的主线归纳起来,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三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新中国史研究只有全面、准确把握这一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真实、立体、系统地反映和揭示新中国史的整体与全貌。

  新中国史的主流本质,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性质与宗旨、出发点与落脚点、道路与制度、成就与经验、地位与作用等的概括提炼和充分彰显,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有机结合。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和拓展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前景光明,在探索和发展中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也经历过主观、客观因素造成的失误、挫折甚至是严重曲折,但其历史发展大势始终风雨无阻、浩荡前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历史发展进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历史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由此,新中国史的主流可表述为,立国兴国强国,走自己的路,为民造福,推动建设美好世界。在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中国史的本质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人民团结奋斗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新中国史要深入研究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智慧、力量、精神、价值和意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关系新中国史研究坚持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新中国史研究要牢牢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研究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彰显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壮阔道路、成就和经验,深刻揭示新中国史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意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不断推进新中国史研究创新发展

  新中国史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科领域,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中认识和研究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要地位、学科优势、学术感召力与影响力。新中国史深刻蕴涵着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创造创新精神,彰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为新中国史研究进行历史、现实和学理研究与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新中国史研究要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研究、记述和编纂,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不断推进繁荣发展。

  深化和拓展关于新中国史研究对象与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每完成一步、每向前发展一步,新中国史就开辟、拓展和壮阔一步。这就是说,新中国史同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同行共进,是发展的历史,更是正在发展着的现实,是继承和延续中华文明,又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新中国史研究要树立大历史观,挖掘中华文明历史底蕴,总结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展示好,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阐释好,深入推进新中国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研究面向世界,以时代为观照,连接和贯通世界历史研究。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史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包括新中国史研究在内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研究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新中国史研究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研究新中国史,又研究当代世界史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认识中国和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编纂对中华优秀传统历史编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中国史编纂应坚持、贯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中华优秀传统历史编纂内涵丰富,方式、方法和手段多样,包括体裁体例、编撰分类、撰述旨趣、编撰方法、史书笔法、语言表述等,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纪传、编年和纪事本末等为主要代表的类别众多、形式各样的历史编纂体裁。新中国史编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历史编纂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需要,应用现代生产生活技术和手段,深入推动传统历史编纂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研究,推进新中国史编纂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新中国史编纂的能力与水平。

  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与党史研究在发挥学科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融合发展。从历史发展来看,新中国史与党史是须臾不可分离、彼此相互交叉和融会贯通在一起的历史事实和客观存在,而且党史发展引领新中国史奠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史则促进、拓展、深化党史;从认识逻辑上,新中国史研究与党史研究的对象、内涵、范围、广度、深度,以及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既相互联系、彼此借鉴又有所区别,之所以在学科上加以分门别类,是为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与特点,从而更为全面、具体而深入地认识新中国史和党史共同缔造和凝结的同一个历史发展,诸如同一个历史事件、会议或人物,乃至同一个历史过程、历史细节或历史问题。为此,发挥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优势与特点,应集中围绕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把研究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主要放在党的领导和治国理政,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道路和制度,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上,充分反映新中国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各方面是怎样表现的,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和任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开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每个历史阶段的国情、国力、国运和国际影响力如何等,使之与党史研究相统筹、协调、借鉴和丰富发展,全面反映和深刻揭示新中国史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推动发展新时代中国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作者:宋月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1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