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 >> 解读评论
丁柏铨:浅议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
发布时间: 2017-04-18    作者:丁柏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04-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一年前的网信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这一条,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在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的过程中,“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必不可少。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新闻媒体如何进行舆论监督,这样的问题至关重要。

  舆论监督是运用舆论的力量所进行的监督。我们知道,舆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舆论的存在方式是“众议”。众多的人参与表达意见,于是形成了舆论。因此,舆论监督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新兴媒体勃兴之前,人民群众进行舆论监督,通常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人民群众或口头或书面发表意见。但口头发表意见受到媒体把关人的把关,不可能在广播电视媒体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抵属口耳相传范畴;书面发表意见同样受到媒体准入的限制。而如果离开了媒体,人们的意见往往传而不远,影响有限。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常常成为人民群众舆论监督意见的代言者。

  在新兴媒体兴盛起来以后,人民群众手中掌握了处于移动状态的麦克风,“发声”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以很方便地随时随地地披露信息、发表意见和传播他人声音;不仅可以参与舆论,而且可以成为舆论的始发点。

  在互联网上,网民们就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网络问政。网络问政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将自己所了解的事实予以披露(俗称“爆料”),因所爆之料鲜为人知且具有不同程度的震撼性,舆论围绕猛料而起,旋即成为舆情风暴和舆论狂潮。去年四五月间的雷洋事件、今年1月的云南丽江女游客遭殴打毁容事件,使官方有关部门陷入重重舆情舆论危机,都属这种情况。二是就别人的意见或加以置评,或进行转发,在置评和转发中或明或隐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可以对正在进行的舆论监督起到添柴加薪的作用。如果互联网监督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通过群体发声形成的舆论力量实行的监督,体现了民意民心,维护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但在特定情况下,网上舆论监督也可能为过激情绪所左右,会出现网络暴力现象。

  领导干部在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面前应有正确的态度。尤为重要的是秉持热忱欢迎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发自肺腑的,它来自于对人民的敬畏,来自于对人民的忠诚,来自于“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它与面对批评监督从心底里不乐意、不欢迎划清了界限。但网络是高度开放的平台,要让网民在进行批评时每人都是和颜悦色、娓娓道来,这是不现实的。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激愤的话语,可能会引来声声喝彩、赢得阵阵点赞,而且网民语中会包含讽刺挖苦和牢骚怪话,使领导干部看完以后感觉如芒在背、难以接受。这对领导干部是一个考验。执政能力高下、个人涵养优劣,立马得以显现。再则,对网民的批评意见须“认真研究和吸取”。网络是世间以自然形态存在的最大的智库,网上汇聚着“草根”的极其丰富的智慧(即使是批评意见中也包含着睿智)。对网上批评意见“认真研究和吸取”是深得民心的举动。研究了、吸取了、改进了、见效了,公众就心向往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在批评意见面前能热忱欢迎、虚心听取、认真改进者,其实并不丢份,相反能在深层次上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这是习近平的一贯思想。而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有一系列需要注意的问题。1989年5月,习近平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在全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对舆论监督工作做出过如下论述:“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监督的重点应该针对那些严重违反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抓典型事件。揭发的事实,务求准确。涉及党的一级组织和政府的批评,要持慎重态度,不能先入为主。要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得出合乎事实的结论。特别要注意不应把批评的矛头对准那些群众有意见而我们工作中因限于目前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上。”这里涉及新闻媒体如何进行舆论监督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如下三个逻辑层次:第一,出发点。以体现建设性为初衷、以产生积极效果为归宿。为此,不能把矛头对准限于现实条件一时无法或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二,针对性。着重针对“严重违反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这无异于“打蛇打七寸”,抓住重点、击中要害。第三,规范性。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具有杀伤力,稍有不慎就会伤及无辜或造成过大伤害。为此,要讲究态度、方法和程序。态度:审慎、慎重,客观、公正,不能以先入之见主导舆论监督。方法:深入调查,兼听各方意见;程序:结论出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和开头阶段。

  对于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负责人来说,建立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统一观非常重要。2016年2月19日,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两者统一于对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决维护,统一于对社会的正向推动,统一于对真理的追求和认知。毋庸讳言,正面宣传常被一些不喜欢舆论监督的领导干部用作抵制舆论监督的挡箭牌。其思想上的原因是对“三个统一于”缺乏正确的理性认知。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