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 学界热议
发改委徐林:“十三五”规划为什么不谈“三驾马车”
发布时间: 2015-11-09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1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财新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徐林近日在“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会”上表示,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文虽然没有就“十三五”经济增长提出具体数量指标,但其目标已经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央全会所作的说明中说,要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这个要求测算,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是6.9%,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6.543%以上。如果今年能实现7%的增长,就需要6.523%。
  以下是徐林的演讲实录:
  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和在座各位一块交流对中央“十三五”《建议》的学习体会和看法。今天是新供给经济学的论坛,如果我们仔细读《建议》,就会发现《建议》贯穿了新供给经济学的思想。中央《建议》通过之后,各方面都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建议》精神,一些参与《建议》起草的领导,可能陆陆续续会开始解读中央的《建议》。我是发改委规划司的司长,下一步工作是按照《建议》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要吃透《建议》的精神。
  在座各位可能不一定知道《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什么关系。每一个五年规划在制定时,国务院都是基于中央五中全会通过的五年规划《建议》开展编制工作,这个《建议》实际上是执政党指导政府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按照中央《建议》精神具体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后,最后要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才算完成。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要进一步具体落实中央《建议》提出的方方面面要求。
  今天我想讲以下几点主要体会:
  第一,《建议》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大家从总书记在五中全会对《建议》所做的说明中可以看到,“十三五”增长目标有专门介绍。但增长率不是“十三五”规划的唯一目标,主要发展目标是围绕“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展开的。就增长而言,总书记说明时说,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建议》没有提出一个具体数量指标,比如:“十三五”时期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到底是多少。但是这个数量目标实际上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了,基本敲定了“十三五”我们经济增长到底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底线。按照我们的测算,如果今年是增长6.9%,要实现翻番,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6.543%以上。如果今年能实现7%的增长,需要6.523%以上的增长,这实际也是实现翻番的底线要求。这次《建议》用“城乡居民收入”,而不是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开来表述的,这是统计局启用的新的收入统计口径。如果分开来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要实现翻番,所需要的年均增长速度要高于6.5%的底线增长,因为过去几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慢。李克强总理在韩国演讲和中央党校讲课时也都说到这个底线增速。当然,《建议》在提增长速度时,还有个前提,就是要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基础上,要在经济效益、质量提高的基础上来实现增长,“提质增效”是一个核心话题。这是《建议》围绕增长所做的基本阐述。
  第二,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在五中全会说明报告的表述,是管“总”的,我理解实际上是未来五年发展的灵魂。所谓管“总”,就是方方面面发展都要体现这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比如说,“创新发展”本身不仅仅是创新,也有开放的问题,就是要在开放体制下实现创新,也要体现开放发展的要求;“创新”本身可能也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因为在创新内部,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之间的协调,政府和企业、科研院所,在发挥作用方面也有协调关系,这涉及到创新资源配置在不同创新领域的协调,所以“协调发展”不只体现在某一个方面。很多发展都涉及到五大发展理念的全部或者是部分。所以我理解,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在“十三五”规划或者是“十三五”发展方方面面的。这五大发展理念,从党的理论研究角度来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提升。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理论学者去深度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到底是什么。我们过去学的发展经济学,主要是西方的,很多发展案例,来自别的国家的发展经验总结,比如拉美国家等。但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年均9.6%左右的增长速度,使数亿人脱贫,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产业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都取得了令别的发展国家特别羡慕的发展成就。
  我在搞“十一五”规划时,和世界银行有紧密的工作联系,他们曾经邀请我到河内参加一个由世界银行、OECD、UNDP、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几大国际机构主办的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参加的论坛,并邀请我作为会议唯一的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中国的发展规划制度。我感觉,世界银行是高度重视中国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具体做法的,认为中国的这套做法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这次《建议》在“开放发展”部分专门阐述,中国除了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获得媒体引用比较多的“制度性话语权”,还第一次提出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专门提到培训咨询。我在过去一段时间接触过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他们提出希望让我们帮他们编制发展规划。我自己肯定没时间去做,因为忙自己的规划还忙不过来,但现在已有中国学者在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国家、亚洲国家等提供规划咨询。中国中铝的一个副总裁后来考了外交官,派到一个非洲国家去做大使,他调研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国资源条件非常好,但没有很好利用优势开发发展。他组织力量编了一个规划并提交给该国总统,总统看完觉得很好,让他们的官员认真学习研究这个规划。我们目前的规划,实际已经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旧东西,我们的五年规划经历过一个从五年“计划”到“规划”的演变,变的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和导向性。这是适应体制变化的与时俱进,但在更好发挥政府职责部分,我们具有较强的约束性。五年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因此分为两类,一类是预期性指标,一类是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主要是针对政府的,需要政府全力履行职责来实现。
  所以我觉得,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理论的丰富和提升,这个判断是不过分的。下一步还会有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第三,这次《建议》把“创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说小平同志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出现。《建议》按五大发展来谋篇布局,第一篇就是创新发展,这体现了供给经济学的思想。大家都知道熊彼特有句很著名的话“长期增长来自创新”。最近在我们新供给群里转了吴敬琏老师批评“三驾马车”的一篇文章,我个人认为这种分析框架害我们太久,我们过去讨论宏观问题,经常是拿“三驾马车”来说事儿,恰恰忘了经济增长理论不是从“三驾马车”出发的,增长函数里是没有“三驾马车”的,我们似乎忘了经济增长理论最本质的内涵是投入和投入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这次突出“创新”的作用,目的是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我觉得恰恰是回到了经济增长理论的本源,《建议》基本都是从“供给侧”角度,如创新驱动、构建发展新体制等,来构建更多依靠“先发优势”的发展。这种先发优势来自什么?来自于创新,来自于供给侧的创造。《建议》里没有特别强调扩大内需,说的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这个话语体系的转变,完全体现了新供给经济学的思想。为什么叫释放新需求?大家都知道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在涌现,但国内的供给能力适应不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不能满足对优质消费品和服务的需要。所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升级性消费需求在外溢。过去媒体说的什么到日本买马桶盖,到日本、美国、韩国去看病体检,就是因为不满意国内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质量。这完全是供给端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创造新供给,这种新供给不仅是从无到有,还有一个从低质到优质的转变。所以《建议》没有像过去那样拿“三驾马车”说事儿,但是在创新发展部分有一部分是“培育发展新动力”,阐述了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但仔细读那段文字,不是简单从刺激投资、刺激消费和刺激出口的角度来看拓展这三大新动力,都是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来说的。
  写这段文字时是有争论的,但这些争论启发了我们意识到,不能从原有角度去看待需求问题,而必须从怎么通过改革创新来使新消费得到满足和释放,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来使投资效率能够提高、有效投资能够增加,通过品质提高来增强出口竞争力,而不是以贬值或提供更多出口补贴来推动出口增长。这种表述变化,体现了供给经济学从供给侧来推动、培育新增长动力的想法。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谢谢大家!■
  (本文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徐林近日在“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会”上的发言,经本人审阅并授权发表)
    1. 贾康:“三驾马车”难以成为经济增长根本动力
    2. 李佐军:“三驾马车”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3.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
    4. 三驾马车看增长
    5. “三管齐下”驱动“三驾马车”——简政放权新观察之三
    6. 高鸿钧:拉动法治的三驾马车
    7. 李杨:“三驾马车”谁救主 稳增长靠新投资
    8. 掌控好“三驾马车”
    9. “三驾马车”式的社区治理创新
    10. 是打破“三驾马车”思路框架的时候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