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兼与赵凌云、张连辉商榷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汪青松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的执政理念,是当代中国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赵凌云、张连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代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发展观辩证扬弃的结果。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历史地认识科学发展观具有启迪性,但该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演变的分期以及特征的概括值得商榷。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形成的,传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思想。赵凌云、张连辉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78年间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间的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1995年至今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 。我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发展观历经四个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前三代发展观基础上创立的第四代发展观。

  首先,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发展观称之为经济增长导向型是不准确的,第一代发展观既是经济增长导向型的,又是革命与建设“两个中心”式的。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1949年—1978年间的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国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1953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50年代提出的大跃进战略和60年代确立的四个现代化战略都强调经济增长。二是1949—1978年间发展观属于传统发展观。大跃进运动主要靠资源投入来支撑,赶英超美的主要指标是钢铁;各行各业大办钢铁,犯了不尊重科学、违背经济规律的错误,导致经济质量和经济增长效率低下。“大跃进”战略和四个现代化战略都没有提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当时人们也还难以认识到“向自然界开战”的口号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三是在1949年—1978年间,经济增长观没有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毛泽东在1956年正确地提出要从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为重心,但后来发动的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右倾以及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表明,当时是“抓革命,促生产”两个工作重心相互交替,1949—1978年间形成的是摇摆不定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

  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代发展观不只是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而是经济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