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周恩来以和平外交争取国际和平环境的成功经验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张寿春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周恩来和平外交思想对国际关系的破旧立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奠定了理论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列宁根据对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状态的分析,认识到社会主义既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又会在相当长时期与资本主义共处于世界政治舞台,从而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的思想。

  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立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处于一个国际社会的长期性,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还存在维护独立性和自主权的问题,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开始就是作为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对立物提出的。1956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同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会谈时指出:世界各国都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来相互约束,在国际上建立一种和平共处、互相监督的制度,国际间一切争端都通过和平协商解决而不使用武力,并且主张“用条约形式把这种保证固定下来” 。同年11月29日,周恩来在印度国会的演说中再次指出:历史将要证明,一切违反五项原则,企图把一方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做法,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最后都会是行不通的。“只有实行五项原则,才能符合我们时代的要求。” 上述重要思想,已经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紧密联系起来。

  在新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把总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了充分肯定,一再强调:“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因此,极力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准则” 。

  (二)和平经济政策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基本准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舞台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动向,斗争重点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一方面,亚非拉的大多数国家已经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另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通过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体系、贸易体系和货币金融体系,仍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控制、掠夺和剥削。超级大国和原宗主国在同新独立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不仅要求各种特权,而且在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时往往附带苛刻的条件,仍然把它们当作原料和劳动力的廉价供应地,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是,这场新的斗争刚处于启动阶段,具体反对什么,应该确立什么原则,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主张,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正确指导。

  正是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周恩来关于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打破国际经济交往的旧秩序,无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同超级大国维护以强权政治为特征的国际政治旧秩序一样,本质上仍然是以抹杀和践踏别国主权、控制和剥削别国资源为特征的霸权主义。在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秩序支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严重失衡,贫富分化更为加剧。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明确主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须反对一切不平等现象,反对在援建活动中附加任何条件和要求任何特权,反对利用援助干涉别国内政和攫取别国资源的霸道行径。由此可见,八项原则所奉行的是和平经济政策,它所体现的反控制、反干涉和反掠夺的思想,是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行为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提出了势不可挡的挑战,从而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开展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指明了斗争方向,其目的就是要把国际经济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求得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由于八项原则完全符合世界各国首先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而受到普遍的赞同。1964年,联合国于日内瓦召开的首届贸易和发展会议,在联合宣言中所制定的指导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其中一些重要思想就是吸取了周恩来提出的八项原则,与会的发展中国家还联合起来形成“77国集团”。在此基础上,联合国于1974年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和第29届联合国大会,进一步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益与义务宪章》,初步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同纲领。

  (三)沿着周恩来开辟的和平外交道路前进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破旧立新,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任重道远的艰巨历史任务,在前进的历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艰险和曲折。但是,在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的指引下,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当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2005年4月又在印尼举行更大规模的亚非峰会,包括中国在内的106个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这次盛会。会议通过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重申,要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原则的万隆精神,继续成为亚非国家发展彼此更良好关系及解决共同关心的全球问题坚实有效的基础。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合作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再次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个讲话的精神与周恩来的主张一脉相承。由此可见,只要坚持贯彻周恩来的和平外交思想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赢得更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一定能够在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发展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