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周恩来以和平外交争取国际和平环境的成功经验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张寿春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坚持实行和平经济政策为争创国际和平环境增添了重要活力

  (一)和平经济政策是我国和平外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周恩来认为,外交和外贸有着密切的关系,促进和发展中外经济交流也是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1958年12月,他在接见外贸部口岸外贸局长座谈会代表的讲话中,深刻总结了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工作经验,系统地阐明了14个政策性问题,第一次使用了“和平经济政策”的概念,并且把这项政策概括为“四立四反”的原则。一是树立和平经济政策来对付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二是以没有任何特权来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特权;三是以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来反对帝国主义的独占市场和倾销政策;四是以谋求全世界人类的繁荣发展来反对帝国主义破坏民族经济,奴役人类,使人民贫困的政策。 以上四条原则紧密相连,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1959年5月11日,周恩来在对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财贸书记和国务院17个部负责人的讲话中,再次论述了和平经济政策,更加强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贸政策是有原则区别的。他明确指出:“我们对外是和平共处的政策,决不向外扩张。……我们的对外贸易也是这样,不是向外扩张的”,而是实行“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他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要“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对民族主义国家要“平等互利,帮助他们的民族经济逐步地向独立方面发展”;对和平中立国家要“互通有无,加强往来”;对帝国主义国家及其追随者要使“经济关系服从政治关系,经济斗争服从政治斗争”,“使贸易往来对我们有利”’。 总之,和平经济政策最根本的含义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具体地说:“第一,平等互利;第二,互通有无;第三,其目的就是求得人类繁荣,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的和平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指明了一条合作发展、造福人类的必由之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经济领域中的运用。

  (二)和平经济政策也是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要措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