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发展中美关系
对于世界大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是最高层次上的战略判断,也是中国更好地展开对美外交基础。因此,邓小平非常重视从大战略的高度出发,把中国的对美政策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紧密地联系起来。他敏锐地注意到,在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紧张和动荡之后,世界局势终于透出了曙光,开始出现了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为缓和的趋向。当然,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动荡的各种因素仍未完全消失,但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作出重大决断,改变了过去曾一度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新论断。他精辟地指出,当今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这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是新形势下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尤其是处理对美关系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中美关系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东西问题,既然世界战争有可能避免,中国就可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美国发展正常的双边关系,努力为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关于新的大规模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分析和结论,为中国树立了和平外交的新形象,由此出发,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其次,既然南北问题是核心,就要切实把发展问题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抓住不放。为此,中国在国内坚定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时期内,排除干扰,一心一意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首先把经济搞上去,分三步走,使中国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在国际上,中国努力沟通南北关系(其中包括做美国的工作),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因为发展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世界也很难安宁,发展问题解决得越好,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
第三,确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表明中国愿意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如邓小平所说:“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
第四,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在1985年主动裁军100万,并建议所有核国家就不使用核武器、停止核试验、停止核生产达成协议,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力量,同时也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对美外交必须要有全新的思维,必须要有许多新的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做法。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问题上,更加成熟,并公开宣布,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决定亲疏好恶,对一切国际事务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把反对霸权主义同发展国家间的正常关系区分开来,坚定不移地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这对于中美关系相对平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用“一国两制”的思路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