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近年来关于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叶张瑜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中日建交前的日台关系研究

  自“日台条约”签订到1972年“断交”的20多年时间里,日本与台湾的关系是在冷暖不均与左右摇摆中走过来的,基础并不稳固。纵观这20年,日本历届内阁虽然继续坚持对台保持“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但在具体的对台政策上却存在着差异。例如,吉田内阁、岸信介内阁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对台亲近的政策,而池田内阁、田中内阁却采取对台疏远乃至“断交”政策。

  陈奉林对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岸信介内阁执政时期日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出现密切化的趋势。此时期日台间高层人物相互往来频繁,政治联系加深,而且,岸信介内阁坚持“两国论”,把台湾作为一个“国家”看待。在经济方面,日台间呈现出相当活跃的趋势。从本质上说,岸信介内阁的对台政策带有浓厚的冷战特点,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特别是与美国签订新“日美安保条约”,插入所谓“远东条款”,突出台湾在西太平洋大国关系中的战略位置,使台湾问题成为美日联合制衡中国的砝码。

  池田内阁执政时期,修正了岸信介执政以来的对外政策,对日台关系进行了调整。陈奉林认为,池田内阁采取政治与经济分离的方式,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取长补短,把中日关系推进到半官半民、亦官亦民的水平。但“政经分离”政策的实质是“两个中国”,因而,尽管中日经贸、文化关系确有发展,但不可能冲破日美关系的原有框架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在池田执政后期,日台“官方”关系联系加强的趋势,对后来的佐藤荣作内阁的对台政策有直接的影响。

  藏佩红撰文认为,佐藤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经历了一个由“面临疏远”到“进一步加强”再“陷入困境”的变化过程。佐藤内阁初期为实现收回冲绳的目标,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对台关系,继续向台湾提供日元借款;佐藤内阁后期,日台关系陷入困境,不仅经济关系出现危机,而且中美关系解冻、台湾当局地位急剧下降,但佐藤内阁仍不能断然放弃台湾。因而,佐藤内阁直到结束时,也未能突破1952年以来日台间形成的基本关系框架。

  陈奉林还对日台20年“官方”关系进行了历史总结。作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日台关系中的基本特色是政治关系突出,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岸信介时期最为明显;60至70年代初,日台关系的政治色彩趋弱,经济关系加强,不仅刺激了台湾经济的复兴与起飞,而且日台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60年代之后,日本资本大举进入台湾市场,日本对台政策也注入了扩大贸易、振兴输出的经济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的对台政策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国际关系行为。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与台湾问题的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