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近20年时代主题论争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李淑珍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2.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论述还是正确总结有关和平与发展问题大辩论的指导思想

  我国对和平与发展问题主要有两次较大的争论。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和平演变的矛头主要指向中国,有人质疑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此,邓小平一方面指出,对国际形势“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 ,仍然坚持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判断;另一方面,早在1989年10月,邓小平就告诫我们要警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抬头,并于90年代初两次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使中国在苏东剧变的形势下、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仍然坚持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另一次是科索沃战争。1999年3—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绕过联合国,以武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轰炸了南联盟,并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大使馆。这是冷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利用“新干涉主义”来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体现。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产生了怀疑。认为和平与发展是问题而不是主题、和平与发展仅仅是奋斗目标而不是已经实现了的世界状况等看法,就是在这时提出来的。怀疑的产生和不同看法的提出,固然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新霸权主义有关,但同学术界长期宣扬的观点也不无关系。在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问题做出明确界定后不久,学术界就出现了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实现了的世界状况的观点,这一观点长期存在,有一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和平与发展是问题和仅仅是奋斗目标的看法,就是在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下,对以往过分强调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实现了的世界状况观点的矫枉过正。实践的发展说明,如果我们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现状的论述的话,在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后,就不会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产生怀疑。相反,这一事件恰恰以事实说明,在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历史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并且这两大课题的解决将是长期、曲折和艰巨的。

  3.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论述也是我们正确地回答有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其它争论的指导思想

  首先,无论是邓小平“两大问题”的界定,还是党的文献“世界主题”、“时代主题”的表述,其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现状的论述都是一致的,即一方面肯定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另一方面指出了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与主题的概括并没有根本的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用什么样的概念,而在于要正确地理解“问题”与“主题”所包含的相同的含义。

  其次,关于时代特征的提法。站在当今时代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的立场上,必然认为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重点、时代的两大课题和主要任务,所以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求和平、促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主要潮流,或者和平与发展是“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当今时代的特征。

  最后,同样,站在当今时代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的立场上,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或“时代主题”是指现实、发展趋势和奋斗目标的统一。由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因素的存在和不断增长,和平与发展有实现了的一面,所以它是现实和发展趋势,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着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有新的表现,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也在增加,世界和平与发展还未完全实现,所以它又是世界和我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为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张文木:《关于时代问题》,《文史哲》1999年第5期,第69页。

  陈岳:《如何认识时代特征和世界主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2期,第76—77页。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页。

  钟哲明:《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时代——兼谈“全球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5期,第10页。

  王金存:《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吗?》,《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7期,第61页。

  姜长斌:《时代特征首先是个客观存在》,《世界知识》2000年第15期,第11页。

  宋以敏:《时代主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第7页。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宦乡、何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基本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

  杨发喜:《邓小平的时代主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5期,第1页。

  宦乡、何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基本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2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5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