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与会同志: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密切合作下,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开幕了。我谨代表当代中国研究所向入选本届年会的论文作者表示衷心祝贺,向江西省委省政府、吉安市和井冈山市的领导以及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表示诚挚谢意,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和应邀与会的国史学界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每年国庆节前夕举办国史学术年会,是中央书记处讨论批准的《当代中国研究所2001—2004年科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加强国史学界的学术交流,推动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从前年建立这一制度开始,已举办过两届年会。第一届的征文范围只是当代所内部的研究和编辑人员,第二届时扩大到了与国史有关单位的人员,这一届又有所扩大,其中既有当代中国研究所人员,也有各省地方史研究机构的人员;既有各级社会科学院、党校和高等院校的人员,也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机关和院校的人员。入选论文的数量,这一届虽与第二届相比差不多,都在60篇上下,但论文的质量却被由所内外11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一致认定,比第二届有明显提高。因此,有的论文落选并非文章本身不合格,而是由于受到名额限制的结果。从这一届入选论文的内容看,经济类论文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由第二届的16%上升到了40%,而且出现了许多以往年会中没有过的选题,如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的气候,建国初期的家庭变迁、私营金融业和淮河治理,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卫生防疫体系和军备现代化等等。从入选论文的作者情况看,这一届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学者、4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和京外同志所占比重,也比第二届有所提高。这些都说明,国史学术年会在与国史相关的各个学科中已经逐渐产生了影响,并且得到了全国国史学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大家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学术会议都有一个主题,它并不是要限制应征作者的思路,而只是表明会议主办者的指导方针,或者说是对作者选题的一种提倡和引导。前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并运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正确评价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业绩,尤其是执政5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本质和主流,为国史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鉴于此,我们把第一届国史学术年会的主题确定为“‘三个代表’与国史研究”。去年,为了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我们又把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的主题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建设”。今年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过程及其各个历史阶段的关系,从而深入探寻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我们把本届年会主题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开创·发展”。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的,但这一事业的基础则早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逐步奠定了,而邓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又把这一事业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这次入选论文共58篇,从选题分布看,贯穿三个时期的占29%,论述建国后头28年的占35%,论述改革开放头10年的占20%,论述最近10年的占16%。由此可见,本届年会论文的选题很自然地体现了年会主题的精神,说明应征作者对这一主题是完全赞成和充分理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门新兴学科,摆在国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是在从事国史研究的同时,尽快着手进行国史学的学科建设。而进行国史学的学科建设,首要问题是明确其指导思想。国史学无疑是一门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但就其本质来说,应当属于史学的分支。因此,国史学也和其他史学一样,指导思想应当是而且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国史学与现实政治有着比其他史学更为紧密的关系,因此,更要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今年夏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在纪念江泽民同志“716”讲话一周年学习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任何淡化、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指导作用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在当前各种理论思潮纷呈杂陈、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经验证明,意识形态这块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有些人以‘理论多样化’、‘真理多元化’为由不赞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扬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潮、学派是‘地位平等’的,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这种观点,违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合时宜的。”他的话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现在,不是有那么一些所谓的历史作品,由于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而陷入唯心史观,结果歪曲了历史的真实,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效果吗?这一现象从反面说明,坚持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对于国史学来说,不仅仅是政治方向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学科自身建设的问题。本届年会在对论文进行评审时,首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今后,我们在国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仍要从始至终地贯彻这一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