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毛泽东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与实践探析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张俊国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1-2、128页。,这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时代性命题。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人们的观念形态。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产生、发展、变革和消灭,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引起的。因而,历史上一切先进阶级革命的目的和作用都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又都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正因为如此,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著名的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他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更进一步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关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1956年1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1-2、128页。同年,他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更明确指出:“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1957年3月,他又指出:“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397页。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则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延伸、发展和具体化。
   二、发展生产力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